瞬懂百科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生活常识

看见鲸鱼座的人读后感锦集

情感方面的知识有很多,许多朋友给我们发了信息询问各方面的问题,今天经验网将为大家来详细介绍看见鲸鱼座的人读后感锦集,原创内容如下:

文章会发布在2023-03-15 14:03 情感经验

《看见鲸鱼座的人》是一本由糖匪著作,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00元,页数:34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看见鲸鱼座的人》读后感(一):虚幻的世界又真实的情感

我很喜欢糖匪的气质。她写文章的气质和表达的东西恰恰是科幻的艺术范。虚幻的世界又真实的情感与一大堆不可思议的东西凝成锋利的箭。当它刺过来的时候,又那么柔软。

在现代的科幻作品中显得极其特别。

科幻在国内还是比较小众化,她的作品在科幻里也是小众。

这是我特别喜欢她的地方。另外我觉得她很性感。嗯~!

《看见鲸鱼座的人》读后感(二):活在未来的现代人

我所坐的书桌为何是我所坐的书桌?其存在,有何意义?在大都市生活,巨大的信息流冲击着每一个人,人们开始麻木,开始对诸事物熟视无睹,开始抱一种抽脱的态度,冷眼旁观。但我们所见的就是真实的吗?我们所了解的就是真实的吗?我们失去了质疑的能力,在被他人、组织、社会、国家建构的意义之网中生活;丧失了求知与自我建构的乐趣。

糖匪是这个时代的触觉敏感的人,她发现这个时代视为合理的不合理,用文字去质疑、去结构。

世界名画为何是世界名画,它们技艺精湛、反映时代,那么,它们是属于过去的,属于现在的,属于未来的。在《荷兰间谍》里,糖匪描写了一个残酷的未来世界,社会、国家、人类的共同、巨大利益凌驾于个人,未来的利益碾碎过去、现在,毁灭人性的行为因此发生,人们剥夺事物与人最纯粹的意义,附加上宏大、脱离于物与人本身的意义,使人抽离生活,背负着与本性矛盾的,苦苦挣扎。

名画是隐喻,画师也是隐喻,当今多少人,活在被利己的组织建构的意义中,去做违背自己意愿、需求的事情,是否需要所谓的集体意识去领导,它们是否具有剥夺、控制的权力?对功利主义的质问。

除此之外,糖匪还质问了科学主义。科学那解释众多。但科学能解释一切吗?科学的局限,不是给予宗教、想象的存活地带,反倒是扼杀、证伪。在《看见鲸鱼座的人》里,她以技师的死亡表演,对猜忌技师使用克隆技术的人的讽刺,表达了人类丰富的精神世界、充沛的想象力对冰凉的,不人性的科学、技术的反击与抗争。

糖匪的目光深邃,文字清新干净,但对科技、功利主义破坏废墟的描写,又是血淋林的、富有感染力的。她的科幻,是对时代的反思,是对未来的警告。

《看见鲸鱼座的人》读后感(三):许你一个奇妙之旅

本书《看见鲸鱼座的人》最初吸引我的是鲸鱼座,我常常以鲸鱼给自己命名,所以看到鲸鱼,自然有一种亲切感,猜测这是一本关于星座的书,但事实上,并非如此,星座中没有鲸鱼座,星座也无法集合成书。 作者糖匪,按照她写下的简介,她是名素人幻想师,威士忌死忠。虽坐标北京,作品却大部分发表于上海,美国最佳科幻奖入选者。这样看来,这位从照片上看起来有些朋克的女生,不止看起来很酷,经历上更酷,她的作品被翻译到英,美,澳,西,日,韩等国。看过她之前的作品《黄色故事》被她奇艺的想象震惊,期待着糖匪出书,终于从短篇小说到一本书,看起来别说有多畅快了。 在写作风格上,作者面对现实本来就存在的事情时,有些暗黑,好像是在默默抵抗着不想承认一样。有时又很温情,在孩子的故事中,作者总是以温暖的第三者,细腻的帮助他们和平的,平缓的进展故事。幻想体现在封面,一个大象头像的宇航员,在星空漫游,或许这位非人类是看得到鲸鱼座的人吧。我们也不奇怪这样一个人能看到鲸鱼座,但在他人的想象中这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只有作者才能把它合理化。 书中最喜欢的是《博物馆之心》那篇文章,讲述了作者在纽约和朋友之间的故事,而情节并没有在作者和朋友之间展开,而是聚焦于全球气温,人类的未来。不得不说作者的这一暗喻用的恰到好处,暗暗的讽刺全球气温这一关注的话题,文中有句话’气温骤降,植被和粮食越来越少。为了生存下去,人类必须改变自身,成为变温动物更能适应这样的环境。有种说法是说上帝选择了人类现在的进化方向。’我对最后一句非常同意,霍金也语言在2050年人类会移居在外星球,地球会有新人类出现,所以作者的猜想也不是没有依据,反而说出了大家不敢说的事实。 总体来说,因为是短篇小说,所以代入感的要求比较高,如果在前期还没有把人带入,后面就不可能了。这也是短篇小说的难写之处,读者刚进入情景,故事就收尾了。但糖匪的处理很不错,起码读起来没有奇怪的收尾感,而是自然的结束,意犹未尽。

《看见鲸鱼座的人》读后感(四):看不见鲸鱼座的读者(苹果核读书会·挪窝的森林)

书中有十六个故事,相对而言都不长,快速阅读的话,不到两小时便能读完整本。

进入糖匪的故事可能有些难度,对我来说,她富含隐喻的文字不是快速阅读可以掌控的,需要细细咀嚼。而字里行间透露的那种游离于科幻与科幻间的精彩往往便在一瞬间打动人。看上去都是与日常生活无关的文字,却好像能够让人在其中找到生活的轨迹。有对未来的思考,有对不可能存在生活的想象,还有对日常生活无法解释的怪状一种延伸。比起说理性小说,我认为糖匪的作品可能更接近于童话,在被编织得极其巧妙的世界里,既保留了童真,又写出了成人世界的残酷与冰冷。也许并非每一篇故事都能让人有所触动,但好在有十六个故事供读者选择。就个人观点来看,《面孔》是让我细思极恐的一个小故事,它以不符合常理的状况出现,又以可能符合常理的情况消失。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或许便是像《面孔》里的人物那样隐藏自己,与最亲密的人接触却想着另一个人。这不符合现实科学逻辑,却恰恰构成了故事的巧妙之处。同名小说《看见鲸鱼座的人》则让人想到了《惊天魔盗团2》里的父亲,因魔术而死,都深深影响了下一代的人生。《碎星星》里玻璃房的形象让我想起了《银翼杀手2049》被关住的少女,可能它们都在某种境遇有相似之处。内心孤独,渴望与人交流。结合西方神话与东方古典传统,在作者的文字里构造了光怪陆离的世界。可惜我是个不称职的读者,并不是能够看见鲸鱼座的人。哪怕读完整本书可能也无法知道自己到来的目的。不过却能了解作者解构现实世界的手段,以及她将现实世界的素材重组在自己的作品间。因此,倘若有时间的话,结束两小时的快速阅读,让自己沉浸其中,或许能看见快速阅读中看不见的物品,收获更多。

所以,看这本书时可能不必带着传统的科幻眼光去思考文章的内容,而是从思想内涵去理解故事背后的隐喻。童话般的生活与科幻世界元素巧妙地结合,一个个我们尚未理解的故事里藏着难以摸清的宝藏。放下生活的杂事,在十六个故事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一片天地。

(本书评版权属于苹果核读书会学员 挪窝的森林 ,感谢苹果核的大力支持!)

《看见鲸鱼座的人》读后感(五):作为科幻的非科幻

刘宇昆再给这本书写的序言里对糖匪的作品可谓丝毫不吝溢美之词,把作者讲个故事的能力着着实实地夸了一遍,不过呢,在谈到那篇《黄色故事》的时候,他怀疑,这究竟是不是科幻小说。不知道现在科幻圈里还流不流行撕软科幻硬科幻,而在撕这些问题之前,有多少人想过这个问题:科幻是什么?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的《使女的故事》是不是科幻?石黑一雄的《被掩埋的巨人》是不是奇幻?为什么博尔赫斯不算科幻作家?别忘了连《平凡的世界》里面也出现过外星人。

同《黄色故事》一样,翻开这本书,看到第一篇故事《碎星星》,我是懵逼的,而一直到最后,它的幻想元素都若隐若现,而且整个故事最初给人的印象也很像少女杂志上的作品。总之这是一篇很奇怪的作品,甚至可以说给这本书定了一个奇怪的基调,我很好奇为什么要把这篇放到第一个。当然并不是说这一篇写得很糟糕,只是……太奇怪了。

不过还好书里有的并不只是这些初看来非常奇怪的故事。《看见鲸鱼座的人》,和书同名的这篇整体上就变成了比较经典的那种关于亲情的故事,不管它探讨和表达的不仅仅是亲情,还有现实与艺术,艺术与美。而全书的最后一篇《自由之路》则是一篇吸血鬼作品。前一段时间集中看了几篇关于吸血鬼的科幻小说,有人把吸血鬼当成外星人,当成另一种智慧生物,当成古代的疯狂科学家,而这里,吸血鬼是被污染的地球上人类的一个失败的进化方向。《我最爱的那朵玫瑰》讲的是人工智能与爱,《三季一生》讲的是世界末日,而《象骨书》则是一篇寓言。

但读完整本书,那个问题依旧在那里。这是一部幻想小说集吗?它有必要是一部科幻小说集吗?作者有着出色的操纵文字的技巧,虽然有些故事话题有些老套,但是总能从里面讲出新的东西来。

文学的核心不就在于表达吗?我认为读者关注的不应该是一部作品够不够科幻,而在于是不是把该表达的东西表达出来了。究其根本,任何文学作品的关键都应该是人,而科幻则能过够给创造一个现实中并不存在的环境。对我来说科幻可以仅仅只是作品中的一个元素,而非核心。而这本短篇集中的大部分作品虽然确实很难被当成是科幻作品,却也很好地利用了科幻的元素,把想表达的情感表达了出来。

《看见鲸鱼座的人》读后感(六):在虚幻中寻求现世的解脱——看见鲸鱼座的人

每个人都是一座孤岛,都存有内心的恐惧,都藏有一头欲望的野兽,都持有一份执念,都怀有一份希望。人们总是会不满足于现状,人们总是会抱怨生活不顺,人们总是会幻想未来,人们总是希望能够活在自己构建的伊甸园之中。当生活跟随你的走向,当世界变成了你想要的样子,当一切满足你的欲望,你真正得到的又是什么?你真切感受到的究竟是快乐还是悲伤?《看见鲸鱼座的人》用十三篇奇幻异想,脱离现世,穿越时空的故事来帮你寻找答案。

乍读这些故事,我被作者的文笔所吸引,但恕我愚钝,有些故事我真的看不出作者想要表达的深刻寓意。于是再去读了第二遍,步步跟随作者的思路,不敢松懈,脑洞大开的人的思维跳跃起来绝不是一级两级那么简单的。糖匪用她独特的写作风格,牵引着我们一步步走进她头脑风暴的漩涡之中,而又在即将看到出口时,停笔,结束。戛然而止。似幻似梦,好似真切地感受过,又好似从未发生过。

特别是《夏日之蝉》这篇,读完令我有种说不出的惆怅。作者用第三人称的口吻向我们讲述着作者与宠物狗的相处日常,一切看似都很普通和寻常,但我却一直沉浸在一种忧伤之中。忧伤的是在聚会中,朋友对作者的冷落;狗狗年迈时,女人们的喜新厌旧;狗狗迟暮时,痛苦的呻吟。直到最后,盒子里空无一物,一切皆空。纵使她曾经成长的如此高大威猛,纵使她曾经集女人们的万千宠爱于一身,但最终她还是变回了来时的模样,一点点的变瘦,变小,以至于消失一空……正如同人的一生,拥有过辉煌岁月,饱受过冷眼欺凌,最后终将尘归尘,土归土,带不走任何一切事物。一路陪伴你、支持你、相信你、照顾你、记得你的,只有最亲近的家人。

读这本书,就好似当年看电影《黑客帝国》一样。第一遍被宏伟的场面,逼真的特技所吸引,但对于剧情却是一知半解,看过第二遍,前后联想才稍稍捋顺。然而多年后再看,又得到另一番感悟。这本书也是这样,也许多年后再读过,才能真正解开心中的疑惑,才能找到存于现世中的那道光亮吧。

《看见鲸鱼座的人》读后感(七):看完本书,我的心情无法平复下来

科幻小说总是给人一种很奇特的感觉,带着你穿越未来,人工智能无处不在。而这本书也不例外,在二十一世纪过去之后,二十二世纪的科技是你意想不到的发展,那时的我们都已不复存在……

这是一个虚构的世界,里面有时空穿梭机、外星人、AI人工智能以及住在乐园里的完美人类。作者糖匪用一个个科幻与虚拟的故事来表达那些现实世界存在的最黑暗的一面。小说里的这些故事这些人物跟我们过着完全不同的生活,他们几乎跟我们没有什么共同点,但却又能拨动我内心深处的那根弦,与我产生某种连我自己也说不上来的共鸣,很奇怪的感觉,却又透着悲伤与绝望。

每一个故事里的人物他们有一个共同点,孤独与空虚。他们不知道自己要什么,该怎么活,未来会怎样。他们渴望爱与被爱,但却又不珍惜,他们总在得不到的路上或是已经失去。然后迷茫、痛苦、挣扎,最后陷入绝望与疯狂,于是走向毁灭。你能够清楚的感受到他们想努力挣脱的痛苦,想去帮他们却又没办法,最后只能眼睁睁的看着他们一个个的走向终点和结局。关于本书,我只看到了爱与绝望,没有感受到救赎,没人被救赎,他们只是不断的重复下去。

看这本书给人一种很奇特的感觉,它就好像暗黑系的童话,在向你表达那些你内心深处最不愿意去触碰的现实真相。很残酷很现实,你想把它看完却又害怕看到真相。你无法抗拒它,当你知道结局后,你又会感觉到恐惧,但你自己也不知道在恐惧些什么。书中没有恐怖色彩,我想让我害怕的是那些残酷冰冷的事实,那些我最不愿意去触碰的真相。这让我想起了一部国产动漫《大护法》,可能很多人都没看过,这本书给我的感觉跟这部电影带给我的感觉是一样的。起初你会不懂作者想要表达些什么,但当你真正明白之后却又很压抑很悲伤。他们并不是在表达什么大道义等等,他们只是在诉说着这个现实的真相,那些被忽略却又真实存在的问题。用一个个奇妙的故事和不同的人物将真相呈现出来。你看到的是什么?是人性,是欲望,还是痛苦和绝望。他们就像一群疯子,被这个现实世界逼疯的人。你跟想去救他们,却又只能看着他们继续沉沦、堕落,继续疯下去。我很想哭,却哭不出来,只能无数次的叹气。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被里美忘记的乐园》,这个结局来个大反转,让我有点淬不及防却又仿佛意料之中。人们把乐园里的完美人类捧的过高,宁愿自己吃不上饭也要去买票看他们的节目,还真是疯狂。里美的所作所为让我看到了人心易变,真爱难求。她只是想找一个寄托而已,并不是真的喜欢约书亚,当有了新的寄托出现,约书亚在她的眼中也就变得可有可无了,挺无奈的,却又是现实,真是讽刺。

在《荷兰间谍》中,管理局利用人工智能计算器计算每件事物的价值,让人们不走弯路,只做正确的事又何其的可悲。随意操控别人的人生还自以为是在做伟大的事,疯狂又可怕,让人不寒而栗。

这是一本值得看的好书,它会让你懂得这个世界被掩藏被忽略的黑暗的一面,同时也能看到温暖的爱的一面。它在像我们倾诉些什么,告诉我们你不知道的真相。

《看见鲸鱼座的人》读后感(八):要找最真实的情感,你需要去另一颗星球

这个世界可能不是真的。某些时刻,我们都会发出这样的感叹。一场似曾相识的对话,两片完全相似的落叶,几个意想不到的巧合,和最难以辨别的:我们自己和别人的情感。

小说多数时候是关于情感的,无非讲的是小情小调还是家国情怀。有的作品擅长发幽思于细微,也有的胜在纵横时空大气磅礴,但论及幻想文学,最难得无非是“新意”二字。所谓新,开山立派是新,继往开来是新,能捕捉时代的味道也是新。

大家喊着“科学的进步杀死了想象力”,其实只是忽视了另一条道路一直都在那里闪闪发光。这个时代当然需要小说为它提供理解技术的入口,但同样需要另一种想象去释放它梦境中的呓语。

科技、发展、现代化、全球化……这些都会导致剧剧烈变化的力量无法阻挡,而人类的肉体其实还是习惯于太阳出来打猎采摘,日落就躲进山洞睡觉。即使意识中的理性能良好适应这个衣冠革履的秩序社会,却无法说服心中的那个原始人:这么奇怪的时代,一定不是真的。

这种如在梦中的幻觉感,被卡夫卡、迪克、韩松们捕捉过,但他们所描绘的无常,被沉重的时代包浆,透着中年生物的困惑感。

在这个塑料和数码代表一切的消费信息时代,一定需要一种小说,给我们这些无论XX后都希望自己永远如同数码照片保存的青春一样永恒的人,在不确定的时间和空间中,去安全地体验真实的无常。这一代人,不信任任何真实和客观,因为无论是北京、伦敦、东京、巴黎还是约旦、摩洛哥、撒哈拉、南极,对我们来说都只是不同标价的目的地,即使是太空,也不过是5年后的2000万美元而已,赶上一次比特币大潮就可以做到。没有任何地方是我们想象不到的,于是那些小说中的真实反而成为和经验相悖的虚假,或者完全重复的无聊。

于是,会有更多的人需要如同《看见鲸鱼座的人》这样的书。一本无意让你代入任何具体经验的小说集,每个故事都并不难懂,却都发生在一个莫名的地方,也无法断定它的时代。于是,剩下的只有情感的味道本身。

你的狗变大变小,彻底主宰你的生活,你仍然陪着它,是吗?

你的一生都写好了剧本,你没有选择,必须去过完它,你会疯狂还是屈服?

你的星球已经破碎,成了某种遗迹的博物馆,你能理解那些来探访的人吗?

你的生活被人唾弃而且悲惨,你在想象中逃避现实,但也许另一面更可怕?

你的父亲是个疯子,用一种你无法忍受的方式爱你,你要踏上他所描绘的未来吗?

你的世界即将迎来末日,你却和一些人沉浸于爱情,这是唯一重要的吗?

你的追寻只是一线渺茫,甚至自己都不知道追寻的意义,你是否会满足于旅程的价值?

这些问题我们都不愿面对,因为现实中并不会如此。这些问题我们必须面对,因为在烧掉难闻的塑料,溶化数码的像素,我们必须回答自己人生的问题。否则,你的人生可能也不是真的。

毫无疑问,这不是一本适合在厕所或者机场阅读的书。因为它无意给你沉浸和代入感,那是迈克尔克莱顿和漫威应该去做的事情。在夜深人静,突然开始思考这一天过去,你自己却不知道要去做什么的时候,怀疑眼前的夜景、海滩、烟花并不真实的时候。你就可以再次拿起这本书,随便找一个故事,读完它。找到自己之后,等待下一个此种时刻的来临。

是的,人生,其实也就是一个个故事的合集。

《看见鲸鱼座的人》读后感(九):披着科幻外衣的糖匪

披着科幻外衣的糖匪 ◎ 东渔 糖匪是谁?乍看作者的名字,或许会联想到浩浩荡荡、参差不齐的网络文学水军,若按习惯性我们将糖匪认定为其中一员,也不尽然,因她的小说里透出倔强而不俗的气质,还是令我们另眼相看了。新近出版的小说集《看见鲸鱼座的人》即整体展现了糖匪的实力,小说里有特定鲜明的人物塑造,也有隔离不开的内在的感伤情结,然而她并没有陷入郭敬明式的“做作忧伤”,在严肃的叙述中透着机灵脱俗的一面,使其作品区别于一般的类型文学,让人耳目一新。 相对于其他流行题材,科幻在国内仍是小众化的,最近在国际上频频获奖的国内作家引领了一股科幻风潮,比如《三体》的作者刘慈欣,《北京折叠》的作者郝景芳,由此获得了媒介更多的关注。糖匪作为科幻大军中的一员,也幸运得到著名华裔科幻作家刘宇昆的赏识,最早由他翻译了糖匪的《黄色故事》,发表于知名科幻杂志《APEX》,并收入美国最佳科幻年选,获得一定的反响。 糖匪的小说故事性并不强烈,不是热衷精彩故事此类读者们的菜,在这里,科幻不再是对宇宙超前演绎那么简单,而是注重文学性的把控,人物内心丰富跃动,如果说故事情节是小说的骨架,情感律动就是小说的血肉,糖匪的小说便属于有血有肉的科幻小说。 在糖匪的科幻小说中,只有情感是真实的,不管是来自人类还是非人类,都能体现出情感的共性。小说集同名小说《看见鲸鱼座的人》更是以情感框架为支撑点,不管披上多少科幻的外衣,父亲的爱始终是无言而可贵的。小说《蒲蒲》透着一贯的伤感气息,背景人物是机械人,每个人都由发条驱动,蒲蒲是一个爱讲故事的机械人,她有没有感情?阅读时我们一直存有这个疑问,问题也成了更加深入小说的诱惑力。 情感迷离的小说同时宣示了为精神寻找出口的主题,小说《面孔》中“Z”的面孔不是自己的,他只能不由自我控制的换脸,突然就会变成另一个人,混乱中一种自我精神的寻找——到底哪个才是真的我——在“寻找”的意味上,让人不禁联想到莫迪亚诺那些迷失记忆的小说,或者说铺捉到卡夫卡《变形记》里的叙述意味,以及安部公房中篇小说《墙》那种迷失感,反过来说,后两种作品是不是也具有“科幻”的外衣呢,不同点在于形式的分化,文学作品中的精神意境做到了不谋而合。 《夏日之蝉》以细腻旳笔触展示人和新型动物的关系,正是寓意人与人之间的感情磨合,最后的虚无是不是表明一切都是幻化而来呢。而《象骨书》就像在复述一场梦境,在去寻找象骨书的途中,“我”见证了火焰鱼进食的场景,它们只是吸食颜色,唯美的画面印证作者高超的想象力,而夸父追日般的追寻显得毫无意义。于是,最后的目标不再强求,成全了自己不就是梦想成真嘛,此中的言外之意有了禅意的回味感。 《自由之路》弥漫着阴暗的哥特气质,空间隔离生成一个新人类物种,因为饥饿最后只能吸取空间外那些人的血活下去,这篇小说前半部分是暗含温情的,可以看作是裹着类型小说外衣的亲情小说,与刘宇昆那篇获奖小说《手中纸心中爱》那种温情脉脉的作品如出一辙,然而后半部分却是重口味的基调,使得人性更加赤裸。这篇小说还有一个微妙之处,作者糖匪对空间(一家人生存的房子)之外的人事从没有细致的直接描写,只是侧面反映,更注重空间内部的变化,凸显了矛盾冲突,掩盖隐藏了更大的黑暗事件,属于小说的留白之美。 《看见鲸鱼座的人》虽是以科幻为标签的小说集,并不是针对科幻这个大主题,科幻只是背景,最终探寻了人物之间的情感。同样以科幻说事的英剧《黑镜》,也因挖掘了表象之外更深刻的意义成为热门剧作。有些作品我们不必特意去关注科幻的背景,只当做作者的自我臆想,文学意义自然就突出了。很显然,糖匪的小说做到了这一点。

《看见鲸鱼座的人》读后感(十):除了鲸鱼座,还能看见更多吗

“糖匪”的短篇科幻小说作品集《看见鲸鱼座的人》,一共收录了包括同名小说《看见鲸鱼座的人》在内的十六个短篇小说,故事发生的迄止年限不限,共同的特征则是“奇妙”二字。但是很显然,作者的本意可不是想让读者仅仅感到“奇妙”就行了,她是想通过那些现实之外——即使是在未来的某一天,当今天的科幻变成现实的时候——的人和事,来表达一种本质上仍然非常传统的情感故事。即使是在未来科技力量已经足够强大,但爱与救赎仍然是亘古不变的经典主题之一。

其实,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无论主角依然是地球人,还是外星人,还是除此之外的“第三种形态”的人,似乎都逃不过一个铁一样的定律。以人类为例,自人类进入文明时代以来形成的各种基本关系:喜欢、思念、厌恶、嫉妒、冷漠、孤独、友谊、亲情、爱情……凡此种种,在任何时候都将永远有效,只不过有时候表现为另一种形态罢了。

《碎星星》算是科幻感并不那么强的一篇了,作者讲述的其实是一个非常忧伤的故事,只不过似乎是披上了一层科幻的外衣——到最后,一切都被打破了!真相其实很简单:那就是一种亲情,一种爱恨交加,却无以言表;或许还有校园霸凌事件。而在《博物馆之心》中,从外星人的角度来观察地球人的生活、心态,是一个非常有趣的视角。他们虽然在外形上变成了地球人,但要想真正融入地球人的世界,成为其中的一员,恐怕依然还有漫长的距离……当《看见鲸鱼座的人》中,莉莲和另一名宇航员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成功地穿越了虫洞到达遥远的鲸鱼座的时候,她想到的却是自己的父亲,自己父亲当年对自己的爱护、他的最后一次以生命作为代价的死亡演出!她仅仅是到达了鲸鱼座,却想到了更多、“看”到了更多!

虽然这十六篇作品都是短篇,“糖匪”却执著地赋予了它们更多的内涵。不同的角色、相似的主题,以自己所特有的形式演绎着。每一个短篇都需要更加认真地去读、去品味——不是为了搞清楚作者到底想要讲述一个什么样的故事,而是可以尝试探索一下自己能够在多大的程度上融入故事之中,成为其中的一个;然后再去想一想,自己在其中究竟会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能达到一个什么样的高度……当然,如果不想这么麻烦,也可以简化一下,就在故事中找寻它想要表达的主旨就可以了。那也是非常有价值的一个收获。

总体而言,正如本书的英译者,“雨果奖”“星云奖”双奖得主刘宇昆所言,“糖匪”更喜欢写出只有专心致志的读者才会喜欢的文字,那种需要看好几次才能品出味道的故事。这一点,在所有的十个六短篇中都同样存在。初次阅读时,很难一下子明白故事在讲些什么,直到看到最后一行仍然难免茫然;但再读一遍、两遍的时候,眼前才渐渐变得开阔起来,最后往往会得到一种类似“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阅读体验——这一种阅读体验很值得玩味。

但是,有一点需要指出的是,无论是讲一个什么样的故事,细节也还需要仔细打理——不然,稍不留神,就会走入一个误区。比如在《博物馆之心》中,在介绍“宇航局又秘密发送了第三个探测器”时,之前有一个表述显然是错误的——“继旅行者2号之后”!很显然,事实上,在1977年8月底、9月初,人类发射两个外层星系空间探测器时,先发射的是“旅行者2号”,“旅行者1号”反而是后发射的。所以,所谓“第三个探测器”也就没办法在1978年4月“继旅行者2号之后”了!希望再版的时候作者能对这一处进行修改。

本文作者的文集给他/她留言我也要发表文章

本文内容来自经验网整理加原创,会不断更新,喜欢的朋友可以收藏下我们,下一期重点为大家推荐的重点话题是:《钝兽》的观后感大全,下面我们来继续深入介绍本期话题。

看见鲸鱼座的人读后感锦集

《看见鲸鱼座的人》是一本由糖匪著作,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00元,页数:34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看见鲸鱼座的人》读后感(一):虚幻的世界又真实的情感

我很喜欢糖匪的气质。她写文章的气质和表达的东西恰恰是科幻的艺术范。虚幻的世界又真实的情感与一大堆不可思议的东西凝成锋利的箭。当它刺过来的时候,又那么柔软。

在现代的科幻作品中显得极其特别。

科幻在国内还是比较小众化,她的作品在科幻里也是小众。

这是我特别喜欢她的地方。另外我觉得她很性感。嗯~!

《看见鲸鱼座的人》读后感(二):活在未来的现代人

我所坐的书桌为何是我所坐的书桌?其存在,有何意义?在大都市生活,巨大的信息流冲击着每一个人,人们开始麻木,开始对诸事物熟视无睹,开始抱一种抽脱的态度,冷眼旁观。但我们所见的就是真实的吗?我们所了解的就是真实的吗?我们失去了质疑的能力,在被他人、组织、社会、国家建构的意义之网中生活;丧失了求知与自我建构的乐趣。

糖匪是这个时代的触觉敏感的人,她发现这个时代视为合理的不合理,用文字去质疑、去结构。

世界名画为何是世界名画,它们技艺精湛、反映时代,那么,它们是属于过去的,属于现在的,属于未来的。在《荷兰间谍》里,糖匪描写了一个残酷的未来世界,社会、国家、人类的共同、巨大利益凌驾于个人,未来的利益碾碎过去、现在,毁灭人性的行为因此发生,人们剥夺事物与人最纯粹的意义,附加上宏大、脱离于物与人本身的意义,使人抽离生活,背负着与本性矛盾的,苦苦挣扎。

名画是隐喻,画师也是隐喻,当今多少人,活在被利己的组织建构的意义中,去做违背自己意愿、需求的事情,是否需要所谓的集体意识去领导,它们是否具有剥夺、控制的权力?对功利主义的质问。

除此之外,糖匪还质问了科学主义。科学那解释众多。但科学能解释一切吗?科学的局限,不是给予宗教、想象的存活地带,反倒是扼杀、证伪。在《看见鲸鱼座的人》里,她以技师的死亡表演,对猜忌技师使用克隆技术的人的讽刺,表达了人类丰富的精神世界、充沛的想象力对冰凉的,不人性的科学、技术的反击与抗争。

糖匪的目光深邃,文字清新干净,但对科技、功利主义破坏废墟的描写,又是血淋林的、富有感染力的。她的科幻,是对时代的反思,是对未来的警告。

《看见鲸鱼座的人》读后感(三):许你一个奇妙之旅

本书《看见鲸鱼座的人》最初吸引我的是鲸鱼座,我常常以鲸鱼给自己命名,所以看到鲸鱼,自然有一种亲切感,猜测这是一本关于星座的书,但事实上,并非如此,星座中没有鲸鱼座,星座也无法集合成书。 作者糖匪,按照她写下的简介,她是名素人幻想师,威士忌死忠。虽坐标北京,作品却大部分发表于上海,美国最佳科幻奖入选者。这样看来,这位从照片上看起来有些朋克的女生,不止看起来很酷,经历上更酷,她的作品被翻译到英,美,澳,西,日,韩等国。看过她之前的作品《黄色故事》被她奇艺的想象震惊,期待着糖匪出书,终于从短篇小说到一本书,看起来别说有多畅快了。 在写作风格上,作者面对现实本来就存在的事情时,有些暗黑,好像是在默默抵抗着不想承认一样。有时又很温情,在孩子的故事中,作者总是以温暖的第三者,细腻的帮助他们和平的,平缓的进展故事。幻想体现在封面,一个大象头像的宇航员,在星空漫游,或许这位非人类是看得到鲸鱼座的人吧。我们也不奇怪这样一个人能看到鲸鱼座,但在他人的想象中这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只有作者才能把它合理化。 书中最喜欢的是《博物馆之心》那篇文章,讲述了作者在纽约和朋友之间的故事,而情节并没有在作者和朋友之间展开,而是聚焦于全球气温,人类的未来。不得不说作者的这一暗喻用的恰到好处,暗暗的讽刺全球气温这一关注的话题,文中有句话’气温骤降,植被和粮食越来越少。为了生存下去,人类必须改变自身,成为变温动物更能适应这样的环境。有种说法是说上帝选择了人类现在的进化方向。’我对最后一句非常同意,霍金也语言在2050年人类会移居在外星球,地球会有新人类出现,所以作者的猜想也不是没有依据,反而说出了大家不敢说的事实。 总体来说,因为是短篇小说,所以代入感的要求比较高,如果在前期还没有把人带入,后面就不可能了。这也是短篇小说的难写之处,读者刚进入情景,故事就收尾了。但糖匪的处理很不错,起码读起来没有奇怪的收尾感,而是自然的结束,意犹未尽。

《看见鲸鱼座的人》读后感(四):看不见鲸鱼座的读者(苹果核读书会·挪窝的森林)

书中有十六个故事,相对而言都不长,快速阅读的话,不到两小时便能读完整本。

进入糖匪的故事可能有些难度,对我来说,她富含隐喻的文字不是快速阅读可以掌控的,需要细细咀嚼。而字里行间透露的那种游离于科幻与科幻间的精彩往往便在一瞬间打动人。看上去都是与日常生活无关的文字,却好像能够让人在其中找到生活的轨迹。有对未来的思考,有对不可能存在生活的想象,还有对日常生活无法解释的怪状一种延伸。比起说理性小说,我认为糖匪的作品可能更接近于童话,在被编织得极其巧妙的世界里,既保留了童真,又写出了成人世界的残酷与冰冷。也许并非每一篇故事都能让人有所触动,但好在有十六个故事供读者选择。就个人观点来看,《面孔》是让我细思极恐的一个小故事,它以不符合常理的状况出现,又以可能符合常理的情况消失。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或许便是像《面孔》里的人物那样隐藏自己,与最亲密的人接触却想着另一个人。这不符合现实科学逻辑,却恰恰构成了故事的巧妙之处。同名小说《看见鲸鱼座的人》则让人想到了《惊天魔盗团2》里的父亲,因魔术而死,都深深影响了下一代的人生。《碎星星》里玻璃房的形象让我想起了《银翼杀手2049》被关住的少女,可能它们都在某种境遇有相似之处。内心孤独,渴望与人交流。结合西方神话与东方古典传统,在作者的文字里构造了光怪陆离的世界。可惜我是个不称职的读者,并不是能够看见鲸鱼座的人。哪怕读完整本书可能也无法知道自己到来的目的。不过却能了解作者解构现实世界的手段,以及她将现实世界的素材重组在自己的作品间。因此,倘若有时间的话,结束两小时的快速阅读,让自己沉浸其中,或许能看见快速阅读中看不见的物品,收获更多。

所以,看这本书时可能不必带着传统的科幻眼光去思考文章的内容,而是从思想内涵去理解故事背后的隐喻。童话般的生活与科幻世界元素巧妙地结合,一个个我们尚未理解的故事里藏着难以摸清的宝藏。放下生活的杂事,在十六个故事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一片天地。

(本书评版权属于苹果核读书会学员 挪窝的森林 ,感谢苹果核的大力支持!)

《看见鲸鱼座的人》读后感(五):作为科幻的非科幻

刘宇昆再给这本书写的序言里对糖匪的作品可谓丝毫不吝溢美之词,把作者讲个故事的能力着着实实地夸了一遍,不过呢,在谈到那篇《黄色故事》的时候,他怀疑,这究竟是不是科幻小说。不知道现在科幻圈里还流不流行撕软科幻硬科幻,而在撕这些问题之前,有多少人想过这个问题:科幻是什么?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的《使女的故事》是不是科幻?石黑一雄的《被掩埋的巨人》是不是奇幻?为什么博尔赫斯不算科幻作家?别忘了连《平凡的世界》里面也出现过外星人。

同《黄色故事》一样,翻开这本书,看到第一篇故事《碎星星》,我是懵逼的,而一直到最后,它的幻想元素都若隐若现,而且整个故事最初给人的印象也很像少女杂志上的作品。总之这是一篇很奇怪的作品,甚至可以说给这本书定了一个奇怪的基调,我很好奇为什么要把这篇放到第一个。当然并不是说这一篇写得很糟糕,只是……太奇怪了。

不过还好书里有的并不只是这些初看来非常奇怪的故事。《看见鲸鱼座的人》,和书同名的这篇整体上就变成了比较经典的那种关于亲情的故事,不管它探讨和表达的不仅仅是亲情,还有现实与艺术,艺术与美。而全书的最后一篇《自由之路》则是一篇吸血鬼作品。前一段时间集中看了几篇关于吸血鬼的科幻小说,有人把吸血鬼当成外星人,当成另一种智慧生物,当成古代的疯狂科学家,而这里,吸血鬼是被污染的地球上人类的一个失败的进化方向。《我最爱的那朵玫瑰》讲的是人工智能与爱,《三季一生》讲的是世界末日,而《象骨书》则是一篇寓言。

但读完整本书,那个问题依旧在那里。这是一部幻想小说集吗?它有必要是一部科幻小说集吗?作者有着出色的操纵文字的技巧,虽然有些故事话题有些老套,但是总能从里面讲出新的东西来。

文学的核心不就在于表达吗?我认为读者关注的不应该是一部作品够不够科幻,而在于是不是把该表达的东西表达出来了。究其根本,任何文学作品的关键都应该是人,而科幻则能过够给创造一个现实中并不存在的环境。对我来说科幻可以仅仅只是作品中的一个元素,而非核心。而这本短篇集中的大部分作品虽然确实很难被当成是科幻作品,却也很好地利用了科幻的元素,把想表达的情感表达了出来。

《看见鲸鱼座的人》读后感(六):在虚幻中寻求现世的解脱——看见鲸鱼座的人

每个人都是一座孤岛,都存有内心的恐惧,都藏有一头欲望的野兽,都持有一份执念,都怀有一份希望。人们总是会不满足于现状,人们总是会抱怨生活不顺,人们总是会幻想未来,人们总是希望能够活在自己构建的伊甸园之中。当生活跟随你的走向,当世界变成了你想要的样子,当一切满足你的欲望,你真正得到的又是什么?你真切感受到的究竟是快乐还是悲伤?《看见鲸鱼座的人》用十三篇奇幻异想,脱离现世,穿越时空的故事来帮你寻找答案。

乍读这些故事,我被作者的文笔所吸引,但恕我愚钝,有些故事我真的看不出作者想要表达的深刻寓意。于是再去读了第二遍,步步跟随作者的思路,不敢松懈,脑洞大开的人的思维跳跃起来绝不是一级两级那么简单的。糖匪用她独特的写作风格,牵引着我们一步步走进她头脑风暴的漩涡之中,而又在即将看到出口时,停笔,结束。戛然而止。似幻似梦,好似真切地感受过,又好似从未发生过。

特别是《夏日之蝉》这篇,读完令我有种说不出的惆怅。作者用第三人称的口吻向我们讲述着作者与宠物狗的相处日常,一切看似都很普通和寻常,但我却一直沉浸在一种忧伤之中。忧伤的是在聚会中,朋友对作者的冷落;狗狗年迈时,女人们的喜新厌旧;狗狗迟暮时,痛苦的呻吟。直到最后,盒子里空无一物,一切皆空。纵使她曾经成长的如此高大威猛,纵使她曾经集女人们的万千宠爱于一身,但最终她还是变回了来时的模样,一点点的变瘦,变小,以至于消失一空……正如同人的一生,拥有过辉煌岁月,饱受过冷眼欺凌,最后终将尘归尘,土归土,带不走任何一切事物。一路陪伴你、支持你、相信你、照顾你、记得你的,只有最亲近的家人。

读这本书,就好似当年看电影《黑客帝国》一样。第一遍被宏伟的场面,逼真的特技所吸引,但对于剧情却是一知半解,看过第二遍,前后联想才稍稍捋顺。然而多年后再看,又得到另一番感悟。这本书也是这样,也许多年后再读过,才能真正解开心中的疑惑,才能找到存于现世中的那道光亮吧。

《看见鲸鱼座的人》读后感(七):看完本书,我的心情无法平复下来

科幻小说总是给人一种很奇特的感觉,带着你穿越未来,人工智能无处不在。而这本书也不例外,在二十一世纪过去之后,二十二世纪的科技是你意想不到的发展,那时的我们都已不复存在……

这是一个虚构的世界,里面有时空穿梭机、外星人、AI人工智能以及住在乐园里的完美人类。作者糖匪用一个个科幻与虚拟的故事来表达那些现实世界存在的最黑暗的一面。小说里的这些故事这些人物跟我们过着完全不同的生活,他们几乎跟我们没有什么共同点,但却又能拨动我内心深处的那根弦,与我产生某种连我自己也说不上来的共鸣,很奇怪的感觉,却又透着悲伤与绝望。

每一个故事里的人物他们有一个共同点,孤独与空虚。他们不知道自己要什么,该怎么活,未来会怎样。他们渴望爱与被爱,但却又不珍惜,他们总在得不到的路上或是已经失去。然后迷茫、痛苦、挣扎,最后陷入绝望与疯狂,于是走向毁灭。你能够清楚的感受到他们想努力挣脱的痛苦,想去帮他们却又没办法,最后只能眼睁睁的看着他们一个个的走向终点和结局。关于本书,我只看到了爱与绝望,没有感受到救赎,没人被救赎,他们只是不断的重复下去。

看这本书给人一种很奇特的感觉,它就好像暗黑系的童话,在向你表达那些你内心深处最不愿意去触碰的现实真相。很残酷很现实,你想把它看完却又害怕看到真相。你无法抗拒它,当你知道结局后,你又会感觉到恐惧,但你自己也不知道在恐惧些什么。书中没有恐怖色彩,我想让我害怕的是那些残酷冰冷的事实,那些我最不愿意去触碰的真相。这让我想起了一部国产动漫《大护法》,可能很多人都没看过,这本书给我的感觉跟这部电影带给我的感觉是一样的。起初你会不懂作者想要表达些什么,但当你真正明白之后却又很压抑很悲伤。他们并不是在表达什么大道义等等,他们只是在诉说着这个现实的真相,那些被忽略却又真实存在的问题。用一个个奇妙的故事和不同的人物将真相呈现出来。你看到的是什么?是人性,是欲望,还是痛苦和绝望。他们就像一群疯子,被这个现实世界逼疯的人。你跟想去救他们,却又只能看着他们继续沉沦、堕落,继续疯下去。我很想哭,却哭不出来,只能无数次的叹气。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被里美忘记的乐园》,这个结局来个大反转,让我有点淬不及防却又仿佛意料之中。人们把乐园里的完美人类捧的过高,宁愿自己吃不上饭也要去买票看他们的节目,还真是疯狂。里美的所作所为让我看到了人心易变,真爱难求。她只是想找一个寄托而已,并不是真的喜欢约书亚,当有了新的寄托出现,约书亚在她的眼中也就变得可有可无了,挺无奈的,却又是现实,真是讽刺。

在《荷兰间谍》中,管理局利用人工智能计算器计算每件事物的价值,让人们不走弯路,只做正确的事又何其的可悲。随意操控别人的人生还自以为是在做伟大的事,疯狂又可怕,让人不寒而栗。

这是一本值得看的好书,它会让你懂得这个世界被掩藏被忽略的黑暗的一面,同时也能看到温暖的爱的一面。它在像我们倾诉些什么,告诉我们你不知道的真相。

《看见鲸鱼座的人》读后感(八):要找最真实的情感,你需要去另一颗星球

这个世界可能不是真的。某些时刻,我们都会发出这样的感叹。一场似曾相识的对话,两片完全相似的落叶,几个意想不到的巧合,和最难以辨别的:我们自己和别人的情感。

小说多数时候是关于情感的,无非讲的是小情小调还是家国情怀。有的作品擅长发幽思于细微,也有的胜在纵横时空大气磅礴,但论及幻想文学,最难得无非是“新意”二字。所谓新,开山立派是新,继往开来是新,能捕捉时代的味道也是新。

大家喊着“科学的进步杀死了想象力”,其实只是忽视了另一条道路一直都在那里闪闪发光。这个时代当然需要小说为它提供理解技术的入口,但同样需要另一种想象去释放它梦境中的呓语。

科技、发展、现代化、全球化……这些都会导致剧剧烈变化的力量无法阻挡,而人类的肉体其实还是习惯于太阳出来打猎采摘,日落就躲进山洞睡觉。即使意识中的理性能良好适应这个衣冠革履的秩序社会,却无法说服心中的那个原始人:这么奇怪的时代,一定不是真的。

这种如在梦中的幻觉感,被卡夫卡、迪克、韩松们捕捉过,但他们所描绘的无常,被沉重的时代包浆,透着中年生物的困惑感。

在这个塑料和数码代表一切的消费信息时代,一定需要一种小说,给我们这些无论XX后都希望自己永远如同数码照片保存的青春一样永恒的人,在不确定的时间和空间中,去安全地体验真实的无常。这一代人,不信任任何真实和客观,因为无论是北京、伦敦、东京、巴黎还是约旦、摩洛哥、撒哈拉、南极,对我们来说都只是不同标价的目的地,即使是太空,也不过是5年后的2000万美元而已,赶上一次比特币大潮就可以做到。没有任何地方是我们想象不到的,于是那些小说中的真实反而成为和经验相悖的虚假,或者完全重复的无聊。

于是,会有更多的人需要如同《看见鲸鱼座的人》这样的书。一本无意让你代入任何具体经验的小说集,每个故事都并不难懂,却都发生在一个莫名的地方,也无法断定它的时代。于是,剩下的只有情感的味道本身。

你的狗变大变小,彻底主宰你的生活,你仍然陪着它,是吗?

你的一生都写好了剧本,你没有选择,必须去过完它,你会疯狂还是屈服?

你的星球已经破碎,成了某种遗迹的博物馆,你能理解那些来探访的人吗?

你的生活被人唾弃而且悲惨,你在想象中逃避现实,但也许另一面更可怕?

你的父亲是个疯子,用一种你无法忍受的方式爱你,你要踏上他所描绘的未来吗?

你的世界即将迎来末日,你却和一些人沉浸于爱情,这是唯一重要的吗?

你的追寻只是一线渺茫,甚至自己都不知道追寻的意义,你是否会满足于旅程的价值?

这些问题我们都不愿面对,因为现实中并不会如此。这些问题我们必须面对,因为在烧掉难闻的塑料,溶化数码的像素,我们必须回答自己人生的问题。否则,你的人生可能也不是真的。

毫无疑问,这不是一本适合在厕所或者机场阅读的书。因为它无意给你沉浸和代入感,那是迈克尔克莱顿和漫威应该去做的事情。在夜深人静,突然开始思考这一天过去,你自己却不知道要去做什么的时候,怀疑眼前的夜景、海滩、烟花并不真实的时候。你就可以再次拿起这本书,随便找一个故事,读完它。找到自己之后,等待下一个此种时刻的来临。

是的,人生,其实也就是一个个故事的合集。

《看见鲸鱼座的人》读后感(九):披着科幻外衣的糖匪

披着科幻外衣的糖匪 ◎ 东渔 糖匪是谁?乍看作者的名字,或许会联想到浩浩荡荡、参差不齐的网络文学水军,若按习惯性我们将糖匪认定为其中一员,也不尽然,因她的小说里透出倔强而不俗的气质,还是令我们另眼相看了。新近出版的小说集《看见鲸鱼座的人》即整体展现了糖匪的实力,小说里有特定鲜明的人物塑造,也有隔离不开的内在的感伤情结,然而她并没有陷入郭敬明式的“做作忧伤”,在严肃的叙述中透着机灵脱俗的一面,使其作品区别于一般的类型文学,让人耳目一新。 相对于其他流行题材,科幻在国内仍是小众化的,最近在国际上频频获奖的国内作家引领了一股科幻风潮,比如《三体》的作者刘慈欣,《北京折叠》的作者郝景芳,由此获得了媒介更多的关注。糖匪作为科幻大军中的一员,也幸运得到著名华裔科幻作家刘宇昆的赏识,最早由他翻译了糖匪的《黄色故事》,发表于知名科幻杂志《APEX》,并收入美国最佳科幻年选,获得一定的反响。 糖匪的小说故事性并不强烈,不是热衷精彩故事此类读者们的菜,在这里,科幻不再是对宇宙超前演绎那么简单,而是注重文学性的把控,人物内心丰富跃动,如果说故事情节是小说的骨架,情感律动就是小说的血肉,糖匪的小说便属于有血有肉的科幻小说。 在糖匪的科幻小说中,只有情感是真实的,不管是来自人类还是非人类,都能体现出情感的共性。小说集同名小说《看见鲸鱼座的人》更是以情感框架为支撑点,不管披上多少科幻的外衣,父亲的爱始终是无言而可贵的。小说《蒲蒲》透着一贯的伤感气息,背景人物是机械人,每个人都由发条驱动,蒲蒲是一个爱讲故事的机械人,她有没有感情?阅读时我们一直存有这个疑问,问题也成了更加深入小说的诱惑力。 情感迷离的小说同时宣示了为精神寻找出口的主题,小说《面孔》中“Z”的面孔不是自己的,他只能不由自我控制的换脸,突然就会变成另一个人,混乱中一种自我精神的寻找——到底哪个才是真的我——在“寻找”的意味上,让人不禁联想到莫迪亚诺那些迷失记忆的小说,或者说铺捉到卡夫卡《变形记》里的叙述意味,以及安部公房中篇小说《墙》那种迷失感,反过来说,后两种作品是不是也具有“科幻”的外衣呢,不同点在于形式的分化,文学作品中的精神意境做到了不谋而合。 《夏日之蝉》以细腻旳笔触展示人和新型动物的关系,正是寓意人与人之间的感情磨合,最后的虚无是不是表明一切都是幻化而来呢。而《象骨书》就像在复述一场梦境,在去寻找象骨书的途中,“我”见证了火焰鱼进食的场景,它们只是吸食颜色,唯美的画面印证作者高超的想象力,而夸父追日般的追寻显得毫无意义。于是,最后的目标不再强求,成全了自己不就是梦想成真嘛,此中的言外之意有了禅意的回味感。 《自由之路》弥漫着阴暗的哥特气质,空间隔离生成一个新人类物种,因为饥饿最后只能吸取空间外那些人的血活下去,这篇小说前半部分是暗含温情的,可以看作是裹着类型小说外衣的亲情小说,与刘宇昆那篇获奖小说《手中纸心中爱》那种温情脉脉的作品如出一辙,然而后半部分却是重口味的基调,使得人性更加赤裸。这篇小说还有一个微妙之处,作者糖匪对空间(一家人生存的房子)之外的人事从没有细致的直接描写,只是侧面反映,更注重空间内部的变化,凸显了矛盾冲突,掩盖隐藏了更大的黑暗事件,属于小说的留白之美。 《看见鲸鱼座的人》虽是以科幻为标签的小说集,并不是针对科幻这个大主题,科幻只是背景,最终探寻了人物之间的情感。同样以科幻说事的英剧《黑镜》,也因挖掘了表象之外更深刻的意义成为热门剧作。有些作品我们不必特意去关注科幻的背景,只当做作者的自我臆想,文学意义自然就突出了。很显然,糖匪的小说做到了这一点。

《看见鲸鱼座的人》读后感(十):除了鲸鱼座,还能看见更多吗

“糖匪”的短篇科幻小说作品集《看见鲸鱼座的人》,一共收录了包括同名小说《看见鲸鱼座的人》在内的十六个短篇小说,故事发生的迄止年限不限,共同的特征则是“奇妙”二字。但是很显然,作者的本意可不是想让读者仅仅感到“奇妙”就行了,她是想通过那些现实之外——即使是在未来的某一天,当今天的科幻变成现实的时候——的人和事,来表达一种本质上仍然非常传统的情感故事。即使是在未来科技力量已经足够强大,但爱与救赎仍然是亘古不变的经典主题之一。

其实,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无论主角依然是地球人,还是外星人,还是除此之外的“第三种形态”的人,似乎都逃不过一个铁一样的定律。以人类为例,自人类进入文明时代以来形成的各种基本关系:喜欢、思念、厌恶、嫉妒、冷漠、孤独、友谊、亲情、爱情……凡此种种,在任何时候都将永远有效,只不过有时候表现为另一种形态罢了。

《碎星星》算是科幻感并不那么强的一篇了,作者讲述的其实是一个非常忧伤的故事,只不过似乎是披上了一层科幻的外衣——到最后,一切都被打破了!真相其实很简单:那就是一种亲情,一种爱恨交加,却无以言表;或许还有校园霸凌事件。而在《博物馆之心》中,从外星人的角度来观察地球人的生活、心态,是一个非常有趣的视角。他们虽然在外形上变成了地球人,但要想真正融入地球人的世界,成为其中的一员,恐怕依然还有漫长的距离……当《看见鲸鱼座的人》中,莉莲和另一名宇航员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成功地穿越了虫洞到达遥远的鲸鱼座的时候,她想到的却是自己的父亲,自己父亲当年对自己的爱护、他的最后一次以生命作为代价的死亡演出!她仅仅是到达了鲸鱼座,却想到了更多、“看”到了更多!

虽然这十六篇作品都是短篇,“糖匪”却执著地赋予了它们更多的内涵。不同的角色、相似的主题,以自己所特有的形式演绎着。每一个短篇都需要更加认真地去读、去品味——不是为了搞清楚作者到底想要讲述一个什么样的故事,而是可以尝试探索一下自己能够在多大的程度上融入故事之中,成为其中的一个;然后再去想一想,自己在其中究竟会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能达到一个什么样的高度……当然,如果不想这么麻烦,也可以简化一下,就在故事中找寻它想要表达的主旨就可以了。那也是非常有价值的一个收获。

总体而言,正如本书的英译者,“雨果奖”“星云奖”双奖得主刘宇昆所言,“糖匪”更喜欢写出只有专心致志的读者才会喜欢的文字,那种需要看好几次才能品出味道的故事。这一点,在所有的十个六短篇中都同样存在。初次阅读时,很难一下子明白故事在讲些什么,直到看到最后一行仍然难免茫然;但再读一遍、两遍的时候,眼前才渐渐变得开阔起来,最后往往会得到一种类似“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阅读体验——这一种阅读体验很值得玩味。

但是,有一点需要指出的是,无论是讲一个什么样的故事,细节也还需要仔细打理——不然,稍不留神,就会走入一个误区。比如在《博物馆之心》中,在介绍“宇航局又秘密发送了第三个探测器”时,之前有一个表述显然是错误的——“继旅行者2号之后”!很显然,事实上,在1977年8月底、9月初,人类发射两个外层星系空间探测器时,先发射的是“旅行者2号”,“旅行者1号”反而是后发射的。所以,所谓“第三个探测器”也就没办法在1978年4月“继旅行者2号之后”了!希望再版的时候作者能对这一处进行修改。

本文作者的文集给他/她留言我也要发表文章

谨记读后感鲸鱼看见

通过我们的介绍,相信大家对看见鲸鱼座的人读后感锦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生活经验网将不断更新,喜欢我们记得收藏起来,顺便分享下。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谢谢。

上一篇: 《钝兽》的观后感大全

下一篇: 《大捕快》影评100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