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N技术简介PTN(PacketTransportNetwork)是当前业界为了在传输层更有效地交付分组业务,在运营商级提供OAM和保护而提出的分组传输技术。PTN分组传输技术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基于以太网技术的PBB-TE(提供商骨干桥-流量工程),主要由IEEE开发;另一种是基于MPLS技术的T-MPLS/MPLS-TP,由ITU-T和IETF联合开发。但随着北电的衰落,T-MPLS/MPLS-TP逐渐成为PTN在传输层唯一的主流技术,并在中国移动城域网中有所部署。
ptn的结构不同于SDH。PTN是以分组处理为技术核心,承载电信级以太网业务,兼容TDM、ATM等业务的综合传输技术。它结合了分组技术与SDH/MSTPOAM的优点和网络经验。在秉承SDH传统优势的同时,还能提供快速的业务保护和恢复能力、端到端的业务配置和管理能力、便捷的OAM和网络管理能力、严格的QOS保障能力。
PTN设备由数据平面、控制平面和管理平面组成,其中数据平面包括QoS、交换、OAM、保护和同步等模块,控制平面包括信令、路由和资源管理等模块。数据平面和控制平面通过UNI和NNI接口与其他设备连接,管理平面也可以通过管理接口与其他设备连接。PTN设备系统的结构如下图所示:
PTN的主要特点如下:1)它采用与现有本地传输网相同的分层网络结构。
2)接入层采用环形或链式结构,客户端采用E1、FE端口。3)汇聚层及以上可采用环形或网状组网,可在波分系统上承载;上下两层可以通过两点接入连接。
4)汇聚层及以上采用大容量10G线侧端口。5)可以支持多种接入服务类型。
6)可以实现快速部署,适应环境的能力更强。
7)同时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保护现有投资,提供多种接入方式。
PTN的优势1)创新的高性能电信级分组架构,实现了从数据网络到电信网络的跨越。
2)端到端的QoS设计提供了精细化的承载和完善的分层质量保证,采用类SDH的OAMP是分组网络具备电信级能力的最关键的提升。
3)PTN采用流水线传输思想,依托MPLS转发机制,可以满足各种功能的需求(流量分类、流量策略、拥塞管理、队列调度、流量整形等。)由DiffServ定义,并保证服务带宽和性能等Qos指标。
4)在城域范围内提供小于50ms的服务保护时间。
5)继承了SDH的端到端管理能力,首次实现了IP网络的可管理和易维护。
PTN技术主要定位于高可靠、小粒子的业务接入和承载场景。目前,PTN技术主要应用于城域网中的各级业务和网络,提供E1、FE、GE、10GE的带宽粒子。但由于其处理核心是分组模式,对分组业务有很大的承载优势,承载TDM业务的能力有限。
PTN解决方案PTN产品专为分组传输而设计,主要特点如下:灵活组网调度能力、多业务传输能力、全面的电信级安全、电信级OAM能力、业务感知和端到端业务开放管理能力、每比特传输成本低。为了实现这些目标,结合应用中可能出现的需求,需要重点关注对TDM业务的支持能力、分组时钟同步和互联互通。
TDM业务支持模式
目前,通常采用PWE3(伪线模拟边缘到边缘)来支持TDM业务。目前TDMPWE3支持非结构化和结构化两种模式,封装格式支持MPLS格式。
分组时钟同步
分组时钟同步的需求是3G等分组业务对组网的客观需求。时钟同步包括时间同步和频率同步。目前主要有三种实现方式:同步以太网、TOP(TimingOverPacket)模式和IEEE1588V2。
互联问题
PTN是从传输角度提出的分组承载解决方案。技术可以革命,网络只能进化。运营商目前的网络是一个庞大的MSTP网络,MSTP节点已经延伸到当地都会区的每个角落。必须考虑PTN网络和现有网络MSTP之间的互通。互操作包括业务互操作和网络管理官方互操作。
目前在商业化方面,鉴于标准、产业成熟度、关键问题解决进度等问题,虽然各厂商在标准和产品上投入了大量精力,但总体来说,推出解决方案和成熟产品的企业并不多,真正商业化的也不多。烽火通信作为国内优秀的通信产品和解决方案提供商,在光通信和数据通信领域积累了深厚的技术,赢得了技术和产品转型的先机。作为国内最早的MSTP设备制造商之一,从2000年研发到2003年后大规模商用,积累了丰富的数据和传输经验,并在此过程中不断完善MSTP产品,通过了各大运营商的大规模测试。作为光谷领军企业,多年来承担了多项相关“863”项目,如MPLS技术上具有虚拟专用网功能的多业务传送平台实现技术,并已顺利通过验收和商用,积累了丰富的MPLS技术和应用经验;完成了“863”项目“自动交换光网络节点设备研制和系统测试”,在控制平面上积累了丰富的R&D和商用工程经验;完成了“863”项目“基于千兆以太网的宽带无源光网络系统”,以包括TDMoverIP技术在内的多项领先技术和成熟稳定的产品引领FTTx市场。这些技术的积累和成熟产品的应用,为基于分组技术的光传送网的研究和产品开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标签:技术业务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