瞬懂百科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数码常识

电脑cpu(电脑有哪些处理器)

大家好,小常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电脑cpu,电脑有哪些处理器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电脑有哪些处理器:现在最好的是酷睿2 双核的,但是也有四核的了,个人有双核的就ok了,能满足你的一切需求。这东西更新换代很快,再好的配置也有被淘汰的那天,只是时间的问题。

2,电脑的cpu是干嘛的?:电脑的CPU和人的大脑+心脏一样,是指挥中心、处理中心,有了CPU,电脑就有了活力,有了思维。更进一步,cpu又叫中央处理器,其主要功能是进行运算和逻辑运算,内部结构大概可以分为控制单元、算术逻辑单元和存储单元等几个部分。电脑的所有的数据,都是在CPU里完成的。

3,电脑的处理器有哪些啊? :笔记本CPU现在基本上是Intel的天下,目前来说,分为赛扬双核T1600为代表,奔腾双核T3200,T3400,T4200为代表,酷睿双核T5800,T6400为代表,还有低功耗版本的酷睿双核P,如P8400,P8600。以上提到的型号属于市场上常见的版本.由于T1600属于低端,一般为3000左右价位的机型配置,性能比较弱。T3200,T3400,属于低端,但是由于主频比T1600高,所以性能也更强。这类CPU满足一般的日常视频,游戏已经足够。T4200是新款是T6400精简的产品,性能与酷睿T6400差距为5%左右,性价比高。另外酷睿的CPU,配上Intel的主板,无限网卡,就组成了迅驰2平台,当然这个组合的价格比较高、

酷睿i3、5、7,最新i7

4,电脑的cpu重要么?:

CPU作为一台电脑的“大脑”,代表着电脑的演算能力和反应速度,自然是最为重要的。

尤其是专业设计大型工作,3D建模以及视频渲染,对CPU运算能力要求非常高,对显卡要求反而不苛刻。特别需要多核心多线程并行处理,CPU则显得非常重要,并且需要CPU更快更大的缓存来暂存海量的运算数据,这种专业需求,CPU的重要性要高于显卡,预算应该重点向CPU倾斜。

随着主流游戏的快速发展,四核CPU处理逐渐成为了消费者选购的热门,CPU的重要性已经远超过显卡,特别是在3D图形渲染过程中,虽然显卡在渲染阶段起到关键作用,但是没有CPU的多核心处理,显卡性能都是空谈。

5,电脑CPU主要包括什么:中央处理器CPUCPU是电脑系统的心脏,电脑特别是微型电脑的快速发展过程,实质上就是CPU从低级向高级、从简单向复杂发展的过程。一、CPU的概念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又叫中央处理器,其主要功能是进行运算和逻辑运算,内部结构大概可以分为控制单元、算术逻辑单元和存储单元等几个部分。按照其处理信息的字长可以分为:八位微处理器、十六位微处理器、三十二位微处理器以及六十四位微处理器等等。二、CPU主要的性能指标主频:即CPU内部核心工作的时钟频率,单位一般是兆赫兹(MHz)。这是我们平时无论是使用还是购买计算机都最关心的一个参数,我们通常所说的133、166、450等就是指它。对于同种类的CPU,主频越高,CPU的速度就越快,整机的性能就越高。外频和倍频数:外频即CPU的外部时钟频率。外频是由电脑主板提供的,CPU的主频与外频的关系是:CPU主频=外频×倍频数。内部缓存:采用速度极快的SRAM制作,用于暂时存储CPU运算时的最近的部分指令和数据,存取速度与CPU主频相同,内部缓存的容量一般以KB为单位。当它全速工作时,其容量越大,使用频率最高的数据和结果就越容易尽快进入CPU进行运算,CPU工作时与存取速度较慢的外部缓存和内存间交换数据的次数越少,相对电脑的运算速度可以提高。地址总线宽度:地址总线宽度决定了CPU可以访问的物理地址空间,简单地说就是CPU到底能够使用多大容量的内存。多媒体扩展指令集(MMX)技术:MMX是Intel公司为增强Pentium CPU 在音像、图形和通信应用方面而采取的新技术。这一技术为CPU增加了全新的57条MMX指令,这些加了MMX指令的 CPU比普通CPU在运行含有MMX指令的程序时,处理多媒体的能力上提高了60%左右。即使不使用MMX指令的程序,也能获得15%左右的性能提升。微处理器在多方面改变了我们的生活,现在认为理所当然的事,在以前却是难以想象的。六十年代计算机大得可充满整个房间,只有很少的人能使用它们。六十年代中期集成电路的发明使电路的小型化得以在一块单一的硅片上实现,为微处理器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在可预见的未来,CPU的处理能力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小型化、集成化永远是发展趋势,同时会形成不同层次的产品,也包括专用处理器。

6,电脑cpu是什么?有什么用.:

中央处理器(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是一块超大规模的集成电路,是一台计算机的运算核心(Core)和控制核心( Control Unit)。

它的功能主要是解释计算机指令以及处理计算机软件中的数据,具体如下:处理指令,执行操作,控制时间,处理数据。计算机的可编程性主要是指对中央处理器的编程。1970年代以前,中央处理器由多个独立单元构成,后来发展出由集成电路制造的中央处理器,这些高度收缩的组件就是所谓的微处理器,其中分出的中央处理器最为复杂的电路可以做成单一微小功能强大的单元。

中央处理器主要包括运算器(算术逻辑运算单元,ALU,Arithmetic Logic Unit)、控制器和高速缓冲存储器(Cache)及实现它们之间联系的数据(Data)、控制及状态的总线(Bus)。它与内部存储器(Memory)和输入/输出(I/O)设备合称为电子计算机三大核心部件。

扩展资料:

CPU的物理组成部分:

1、逻辑部件

英文Logic components;运算逻辑部件。可以执行定点或浮点算术运算操作、移位操作以及逻辑操作,也可执行地址运算和转换。

2、寄存器

寄存器部件,包括寄存器、专用寄存器和控制寄存器。 通用寄存器又可分定点数和浮点数两类,它们用来保存指令执行过程中临时存放的寄存器操作数和中间(或最终)的操作结果。 通用寄存器是中央处理器的重要部件之一。

3、控制部件

英文:Control unit;控制部件,主要是负责对指令译码,并且发出为完成每条指令所要执行的各个操作的控制信号。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央处理器

7,电脑处理器什么最好 :1、Inter i3-8100这里推荐i3-8100,虽然是八代显卡,但也是i5七代处理器“换个马甲”出来的产品,实际上几乎是一样的。并且它支持4K显示和3D、VR等展示,整体的娱乐上也完全不输现有的很多高性能处理器。2、Inter i5-9400FInter系列中最热门最畅销的主流型号之一就是i5-9400F,现在中高端主机的装机首选就是它了。由于没有内置核心显卡,并且相比上一代8400要更加的便宜,但性能上的提升不少,用的来说性价比是非常高了。3、AMD R5-3500XAMD这边推荐R5-3500X,比起上一款9400F有着10%的性能提升,价格还要更便宜。可谓是现在处理器中的“千元利器”,而在散热表现上,这款CPU也相当出色,并且秉持一贯的静音特质,保证长时间工作也不会有很大噪音。4、Inter i7-9700FI7 9700KF采用14nm工艺制造,8核心8线程设计,基础频率3.6GHz,最高睿频达到4.9GHz,全核心睿频可达4.6GHz,高频率对于玩游戏还是非常重要的。5、AMD R7-3700X和R7 3800XMD阵营的有R7 3700X和R7 3800X这两位选手出站了,两款处理器都是八线程十六线程设计,3700x基频为3.6GHz ,最高主频为4.4GHz , 3800x基频为3.9GHz,最高主频为4. 5GHz,L3缓存都为36MB , Max内存速度支持双通道DDR4-3200MHz。

这个没有界限,不可以说什么电脑处理器最好?计算机都是由cpu,主板,内存,硬盘和电源等组件组装起来的,说什么计算机好用,这个就没有底了,打过比方:单核的cpu肯定没有四核cpu核心多速度快,100g硬盘肯定没有200g空间大,512m内存肯定没有2g内存处理速度快等等,我只能回答你没有什么计算机最好,品牌机优势:比如产品质量比组装机好,质保期比组装机时间长,稳定性强一些,服务周到些,如果同等价位的电脑来说组装机的性价比要比品牌机性价比占优势,组装机的配置灵活性高,其实买电脑主要是看你用于什么方面,我个人认为买电脑只要适合自己使用就ok了,一般组装机用几年也没有什么问题,谈谈品牌机那个做的好,1苹果apple(1976年美国),2联想lenovo-ibm(1984年北京),3惠普hp(1939年美国),4戴尔dell(1984年美国),5方正founder(中国名牌)。说实话自己用就配个组装机把配件搞好些,用起来也爽,大致就这样了,你自己看这办。

组装电脑用什么CPU比较好,这个问题取决于你的硬盘 显卡等的配置和你想花多少钱去组装电脑。1. 目前市面上有的CPU厂商有:intel AMD IBM和Cyrix 国产龙芯等,因此对应的CPU热门品牌自然是:Intel AMD, Intel是当之无愧的老大了2. 对应的CPU系列有:酷睿i7 | 酷睿i5 | 酷睿i3 | 奔腾 | APU A10 | APU A8 | APU A6等3. 对应的价格区间在500-2000 或2000及以上不等,就目前的市场行情,i7至少在1500元以上 4.个人建议组装的CPU最好是i7,处理速度更快,尤其是在玩大型网游的时候用起来更流畅。注意点:并不是价格越高,CPU的处理速度越高,组装的电脑就越是好用。还要正确选择硬盘,显卡,内存条等其他硬件,并且为每一个硬件安装厂家给的对应的驱动,否则即使有了一个好的CPU,就像一匹好马 没有配到好鞍,一样也是花冤枉钱。

如果是INTEL的CPU,选择是:Intel 酷睿i9 7900X 插槽类型:LGA 2066CPU主频:3.3GHz动态加速频率:4.3GHz三级缓存:13.75MB核心数量:十核心 二十线程如果是AMD的CPU,选择是:AMD Ryzen Threadripper 1950X 插槽类型:Socket TR4CPU主频:3.4GHz动态加速频率:4GHz三级缓存:32MB核心数量:十六核心 三十二线程

1. 电脑处理器分类:INTEL和AMD,就档次和价格普遍认为INEL的较好。2. INTEL公司当前CPU分类:酷睿I系列、奔腾系列、赛扬系列。自然酷睿系列为最。3. 在I系列分类从高到低为:I3、I5、I7,其中第一种又都有主频和新旧的不同。

英特尔,美国品牌,性能比AMD更强劲,所以根据目前情况,最好电脑处理器是英特尔

8,电脑的CPU是什么 :cpu就是中央处理器,英文为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是电脑中的核心配件,只有火柴盒那么大,几十张纸那么厚,但它却是一台计算机的运算核心和控制核心。电脑中所有操作都由cpu负责读取指令,对指令译码并执行指令的核心部件。  cpu的结构:中央处理器cpu包括运算逻辑部件、寄存器部件和控制部件。中央处理器从存储器或高速缓冲存储器中取出指令,放入指令寄存器,并对指令译码。它把指令分解成一系列的微操作,然后发出各种控制命令,执行微操作系列,从而完成一条指令的执行。  指令是计算机规定执行操作的类型和操作数的基本命令。指令是由一个字节或者多个字节组成,其中包括操作码字段、一个或多个有关操作数地址的字段以及一些表征机器状态的状态字和特征码。有的指令中也直接包含操作数本身。  ①运算逻辑部件。可以执行定点或浮点的算术运算操作、移位操作以及逻辑操作,也可执行地址的运算和转换。  ②寄存器部件。包括通用寄存器、专用寄存器和控制寄存器。通用寄存器又可分定点数和浮点数两类,它们用来保存指令中的寄存器操作数和操作结果。通用寄存器是中央处理器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多 数 指令都要访问到通用寄存器。通用寄存器的宽度决定计算机内部的数据通路宽度,其端口数目往往可影响内部操作的并行性。专用寄存器是为了执行一些特殊操作所需用的寄存器。控制寄存器通常用来指示机器执行的状态,或者保持某些指针,有处理状态寄存器、地址转换目录的基地址寄存器、特权状态寄存器、条件码寄存器、处理异常事故寄存器以及检错寄存器等。有的时候,中央处理器cpu中还有一些缓存,用来暂时存放一些数据指令,缓存越大,说明中央处理器cpu的运算速度越快,目前市场上的中高端中央处理器cpu都有2M左右的二级缓存。  ③控制部件。主要负责对指令译码,并且发出为完成每条指令所要执行的各个操作的控制信号。其结构有两种:一种是以微存储为核心的微程序控制方式;一种是以逻辑硬布线结构为主的控制方式。微存储中保持微码,每一个微码对应于一个最基本的微操作,又称微指令;各条指令是由不同序列的微码组成,这种微码序列构成微程序。中央处理器在对指令译码以后,即发出一定时序的控制信号,按给定序列的顺序以微周期为节拍执行由这些微码确定的若干个微操作,即可完成某条指令的执行。简单指令是由(3~5)个微操作组成,复杂指令则要由几十个微操作甚至几百个微操作组成。逻辑硬布线控制器 则完全是由随 机逻辑组成 。 指令译码后,控制器通过不同的逻辑门的组合,发出不同序列的控制时序信号,直接去执行一条指令中的各个操作。应用 大型、小型和微型计算机的中央处理器的规模和实现方式很不相同,工作速度也变化较大。中央处理器可以由几块电路块甚至由整个机架组成。如果中央处理器的电路集成在一片或少数几片大规模集成电路芯片上,则称为微处理器(见微型机)。  中央处理器的工作速度与工作主频和体系结构都有关系。中央处理器的速度一般都在几个MIPS(每秒执行100万条指令)以上。有的已经达到几百 MIPS 。速度最快的中央处理器的电路已采用砷化镓工艺。在提高速度方面,流水线结构是几乎所有现代中央处理器设计中都已采用的重要措施。未来,中央处理器工作频率的提高已逐渐受到物理上的限制,而内部执行性(指利用中央处理器内部的硬件资源)的进一步改进是提高中央处理器工作速度而维持软件兼容的一个重要方向。  在那里能看到CPU的占用率?  在2000/xp/2003系统中,只需打开任务管理器(ctrl+alt+del )即可看到cpu占用率  CPU占用率过高有什么坏处?  最好不要长期停在100%,对cpu没影响,可长期温度过高,会使cpu附近主版电路和芯片因温度过高起变化,若时间过长,特别是在夏天,会对电脑造成伤害。  一般的,最好不要高温运行大型软件,避免让cpu保持高占用率,要做好散热。另外,CPU占用100也可能是中了木马,但不能凭这点去判断,还需其他特征

cpu又称处理器 CPU包括运算逻辑部件、寄存器部件和控制部件。CPU从存储器或高速缓冲存储器中取出指令,放入指令寄存器,并对指令译码。它把指令分解成一系列的微操作,然后发出各种控制命令,执行微操作系列,从而完成一条指令的执行。 指令是计算机规定执行操作的类型和操作数的基本命令。指令是由一个字节或者多个字节组成,其中包括操作码字段、一个或多个有关操作数地址的字段以及一些表征机器状态的状态字和特征码。有的指令中也直接包含操作数本身。 运算逻辑部件 运算逻辑部件,可以执行定点或浮点的算术运算操作、移位操作以及逻辑操作,也可执行地址的运算和转换。 寄存器部件 寄存器部件,包括通用寄存器、专用寄存器和控制寄存器。 32位CPU的寄存器通用寄存器又可分定点数和浮点数两类,它们用来保存指令中的寄存器操作数和操作结果。 通用寄存器是中央处理器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多数指令都要访问到通用寄存器。通用寄存器的宽度决定计算机内部的数据通路宽度,其端口数目往往可影响内部操作的并行性。 专用寄存器是为了执行一些特殊操作所需用的寄存器。 控制寄存器通常用来指示机器执行的状态,或者保持某些指针,有处理状态寄存器、地址转换目录的基地址寄存器、特权状态寄存器、条件码寄存器、处理异常事故寄存器以及检错寄存器等。 有的时候,中央处理器中还有一些缓存,用来暂时存放一些数据指令,缓存越大,说明CPU的运算速度越快,目前市场上的中高端中央处理器都有2M左右的二级缓存。 控制部件 控制部件,主要负责对指令译码,并且发出为完成每条指令所要执行的各个操作的控制信号。 其结构有两种:一种是以微存储为核心的微程序控制方式;一种是以逻辑硬布线结构为主的控制方式。 微存储中保持微码,每一个微码对应于一个最基本的微操作,又称微指令;各条指令是由不同序列的微码组成,这种微码序列构成微程序。中央处理器在对指令译码以后,即发出一定时序的控制信号,按给定序列的顺序以微周期为节拍执行由这些微码确定的若干个微操作,即可完成某条指令的执行。 简单指令是由(3~5)个微操作组成,复杂指令则要由几十个微操作甚至几百个微操作组成。 逻辑硬布线控制器则完全是由随机逻辑组成。指令译码后,控制器通过不同的逻辑门的组合,发出不同序列的控制时序信号,直接去执行一条指令中的各个操作。 其 他 应用大型、小型和微型计算机的中央处理器的规模和实现方式很不相同,工作速度也变化较大。中央处理器可以由几块电路块甚至由整个机架组成。如果中央处理器的电路集成在一片或少数几片大规模集成电路芯片上,则称为微处理器(见微型机)。 现在的某些处理器中又加入了显示单元处理器,可以兼容显卡的功能

电脑的CPU就相当电脑的大脑.所以数据都是通过CPU和分折处理的,就相当人的大脑一样.

就像人的大脑

9,电脑的CPU有几种??? :主要品牌有intel 和 AMD ,又分桌面版和移动版。intel目前 主要有酷睿各系列和刚上市的7系列。 AMD 主要为速龙 ,闪龙, 翼龙 ,毒龙, 皓龙。此外还有威盛(VIA)。

AMD和intel咯. CPU型号层出不穷

CPU的品牌太多了,我们熟知的IBM,APPLE等等都有CPU产品,就连中国科学院都有龙芯凤芯等科研项目和产品。 CPU的概念与重要性能指标 CPU的英文全称是Central Processing Unit,我们翻译成中文也就是中央处理器。CPU(微型机系统)从雏形出现到发壮大的今天(下文会有交代),由于制造技术的越来越现今,在其中所集成的电子元件也越来越多,上万个,甚至是上百万个微型的晶体管构成了CPU的内部结构。那么这上百万个晶体管是如何工作的呢?看上去似乎很深奥,其实只要归纳起来稍加分析就会一目了然的,CPU的内部结构可分为控制单元,逻辑单元和存储单元三大部分。而CPU的工作原理就象一个工厂对产品的加工过程:进入工厂的原料(指令),经过物资分配部门(控制单元)的调度分配,被送往生产线(逻辑运算单元),生产出成品(处理后的数据)后,再存储在仓库(存储器)中,最后等着拿到市场上去卖(交由应用程序使用)。 CPU作为是整个微机系统的核心,它往往是各种档次微机的代名词,如往日的286、386、486,到今日的奔腾、奔腾二、K6等等,CPU的性能大致上也就反映出了它所配置的那部微机的性能,因此它的性能指标十分重要。在这里我们向大家简单介绍一些CPU主要的性能指标: 第一、主频,倍频,外频。经常听别人说:“这个CPU的频率是多少多少。。。。”其实这个泛指的频率是指CPU的主频,主频也就是CPU的时钟频率,英文全称:CPU Clock Speed,简单地说也就是CPU运算时的工作频率。一般说来,主频越高,一个时钟周期里面完成的指令数也越多,当然CPU的速度也就越快了。不过由于各种各样的CPU它们的内部结构也不尽相同,所以并非所有的时钟频率相同的CPU的性能都一样。至于外频就是系统总线的工作频率;而倍频则是指CPU外频与主频相差的倍数。三者是有十分密切的关系的:主频=外频x倍频。 第二:内存总线速度,英文全称是Memory-Bus Speed。CPU处理的数据是从哪里来的呢?学过一点计算机基本原理的朋友们都会清楚,是从主存储器那里来的,而主存储器指的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内存了。一般我们放在外存(磁盘或者各种存储介质)上面的资料都要通过内存,再进入CPU进行处理的。所以与内存之间的通道枣内存总线的速度对整个系统性能就显得很重要了,由于内存和CPU之间的运行速度或多或少会有差异,因此便出现了二级缓存,来协调两者之间的差异,而内存总线速度就是指CPU与二级(L2)高速缓存和内存之间的通信速度。 第三、扩展总线速度,英文全称是Expansion-Bus Speed。扩展总线指的就是指安装在微机系统上的局部总线如VESA或PCI总线,我们打开电脑的时候会看见一些插槽般的东西,这些就是扩展槽,而扩展总线就是CPU联系这些外部设备的桥梁。 第四:工作电压,英文全称是:Supply Voltage。任何电器在工作的时候都需要电,自然也会有额定的电压,CPU当然也不例外了,工作电压指的也就是CPU正常工作所需的电压。早期CPU(286枣486时代)的工作电压一般为5V,那是因为当时的制造工艺相对落后,以致于CPU的发热量太大,弄得寿命减短。随着CPU的制造工艺与主频的提高,近年来各种CPU的工作电压有逐步下降的趋势,以解决发热过高的问题。 第五:地址总线宽度。地址总线宽度决定了CPU可以访问的物理地址空间,简单地说就是CPU到底能够使用多大容量的内存。16位的微机我们就不用说了,但是对于386以上的微机系统,地址线的宽度为32位,最多可以直接访问4096 MB(4GB)的物理空间。而今天能够用上1GB内存的人还没有多少个呢(服务器除外)。 第六:数据总线宽度。数据总线负责整个系统的数据流量的大小,而数据总线宽度则决定了CPU与二级高速缓存、内存以及输入/输出设备之间一次数据传输的信息量。 第七:协处理器。在486以前的CPU里面,是没有内置协处理器的。由于协处理器主要的功能就是负责浮点运算,因此386、286、8088等等微机CPU的浮点运算性能都相当落后,相信接触过386的朋友都知道主板上可以另外加一个外置协处理器,其目的就是为了增强浮点运算的功能。自从486以后,CPU一般都内置了协处理器,协处理器的功能也不再局限于增强浮点运算,含有内置协处理器的CPU,可以加快特定类型的数值计算,某些需要进行复杂计算的软件系统,如高版本的AUTO CAD就需要协处理器支持。 第八:超标量。超标量是指在一个时钟周期内CPU可以执行一条以上的指令。这在486或者以前的CPU上是很难想象的,只有Pentium级以上CPU才具有这种超标量结构;486以下的CPU属于低标量结构,即在这类CPU内执行一条指令至少需要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时钟周期。 第九:L1高速缓存,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一级高速缓存。在CPU里面内置了高速缓存可以提高CPU的运行效率,这也正是486DLC比386DX-40快的原因。内置的L1高速缓存的容量和结构对CPU的性能影响较大,容量越大,性能也相对会提高不少,所以这也正是一些公司力争加大L1级高速缓冲存储器容量的原因。不过高速缓冲存储器均由静态RAM组成,结构较复杂,在CPU管芯面积不能太大的情况下,L1级高速缓存的容量不可能做得太大。 第十:采用回写(Write Back)结构的高速缓存。它对读和写操作均有效,速度较快。而采用写通(Write-through)结构的高速缓存,仅对读操作有效. 第十一:动态处理。动态处理是应用在高能奔腾处理器中的新技术,创造性地把三项专为提高处理器对数据的操作效率而设计的技术融合在一起。这三项技术是多路分流预测、数据流量分析和猜测执行。动态处理并不是简单执行一串指令,而是通过操作数据来提高处理器的工作效率。 动态处理包括了枣1、多路分流预测:通过几个分支对程序流向进行预测,采用多路分流预测算法后,处理器便可参与指令流向的跳转。它预测下一条指令在内存中位置的精确度可以达到惊人的90%以上。这是因为处理器在取指令时,还会在程序中寻找未来要执行的指令。这个技术可加速向处理器传送任务。2、数据流量分析:抛开原程序的顺序,分析并重排指令,优化执行顺序:处理器读取经过解码的软件指令,判断该指令能否处理或是否需与其它指令一道处理。然后,处理器再决定如何优化执行顺序以便高效地处理和执行指令。3、猜测执行:通过提前判读并执行有可能需要的程序指令的方式提高执行速度:当处理器执行指令时(每次五条),采用的是“猜测执行”的方法。这样可使奔腾II处理器超级处理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从而提升软件性能。被处理的软件指令是建立在猜测分支基础之上,因此结果也就作为“预测结果”保留起来。一旦其最终状态能被确定,指令便可返回到其正常顺序并保持永久的机器状态。

两种

AMD 和INTRL

主要的是两大类:INTEL和AMD

INTEL有好多系列 奔腾,赛扬,酷睿等

AMD有速龙,闪龙,翼龙等

目前世界只有这两家是最好的~

AMD~ 玩游戏用这个比较稳定的~

因特尔 这个比较适合工作用的~

挺全 还是有点不明白

10,电脑cpu的种类有那些 :CPU产商:Intel(英特尔),AMD ,VIA(威盛,中国龙芯CPU) Intel Core 2 Duo E6300 CPU系列:CORE 2 DUO主频(MH:1860MHz总线频率:1066MHz插槽类型:Socket 775L2缓存(:2MB适用类型:台式CPUCPU内核:Allendale Intel 奔腾D 820 CPU系列:奔腾D核心数量:双核心主频(MH:2800MHz总线频率:800MHz插槽类型:Socket 775L2缓存(:1MB*2超线程技:不支持 Intel 奔腾4 CPU系列:奔腾4主频(MH:3000MHz总线频率:800MHz插槽类型:Socket 478L2缓存(:1MB超线程技:支持适用类型:台式CPU Intel 赛扬D CPU系列:赛扬D主频(MH:3200MHz总线频率:533MHz插槽类型:Socket 775L2缓存(:512KB超线程技:不支持适用类型:台式CPU AMD AM2 Athlon 64 CPU系列:AM2 Athlon64主频(MH:1800MHz插槽类型:Socket AM2L2缓存(:512KB超线程技:不支持适用类型:台式CPUCPU内核:Manila AMD Athlon 64 X2 CPU系列:Athlon64 X2核心数量:双核心主频(MH:2000MHz总线频率:1000MHz插槽类型:Socket AM2L2缓存(:2×256 KB适用类型:台式CPU AMD AM2 闪龙 CPU系列:AM2闪龙主频(MH:1600MHz插槽类型:Socket AM2L2缓存(:256KB适用类型:台式CPUCPU内核:Manila AMD Athlon64 CPU系列:Athlon64主频(MH:1800MHz总线频率:1000MHz插槽类型:Socket 939L2缓存(:512KB超线程技:不支持适用类型:台式CPU AMD Sempron闪龙 CPU系列:闪龙主频(MH:1600MHz总线频率:800MHz插槽类型:Socket 754L2缓存(:256KB超线程技:不支持适用类型:台式CPU 威盛龙芯CPU明年上市.

也就是全球就2家公司

AMD

速龙II 2 3 4核

羿龙Ii 3 4核

intel英特尔

奔腾II 2核

酷睿2 2核4核

I3 I5 I7等等

全球就2家公司

AMD

速龙II 2 3 4核

羿龙Ii 3 4核

intel英特尔

奔腾II 2核

酷睿2 2核4核

I3 I5 I7

CPU 分两大类 AMD 和 INTER的

另外的 目前现在的 AMD 主要的分AM2 AM3 他们分别的是 938针 和 940针的捏

INTER的 以前的有奔D 现在有奔腾 酷睿 酷睿2 等等

所有的CPU 还是按上面的简单的来说 就是分AMD 和INTER 两大类 至于他们其中的细分 也就是按

他们具体的针脚 来分类 的捏

CPU分类大全

AMD和INTELTualatin 这也就是大名鼎鼎的“图拉丁”核心,是Intel在Socket 370架构上的最后一种CPU核心,采用0.13um制造工艺,封装方式采用FC-PGA2和PPGA,核心电压也降低到了1.5V左右,主频范围从1GHz到1.4GHz,外频分别为100MHz(赛扬)和133MHz(Pentium III),二级缓存分别为512KB(Pentium III-S)和256KB(Pentium III和赛扬),这是最强的Socket 370核心,其性能甚至超过了早期低频的Pentium 4系列CPU。

Willamette 这是早期的Pentium 4和P4赛扬采用的核心,最初采用Socket 423接口,后来改用Socket 478接口(赛扬只有1.7GHz和1.8GHz两种,都是Socket 478接口),采用0.18um制造工艺,前端总线频率为400MHz, 主频范围从1.3GHz到2.0GHz(Socket 423)和1.6GHz到2.0GHz(Socket 478),二级缓存分别为256KB(Pentium 4)和128KB(赛扬),注意,另外还有些型号的Socket 423接口的Pentium 4居然没有二级缓存!核心电压1.75V左右,封装方式采用Socket 423的PPGA INT2,PPGA INT3,OOI 423-pin,PPGA FC-PGA2和Socket 478的PPGA FC-PGA2以及赛扬采用的PPGA等等。Willamette核心制造工艺落后,发热量大,性能低下,已经被淘汰掉,而被Northwood核心所取代。

Northwood 这是目前主流的Pentium 4和赛扬所采用的核心,其与Willamette核心最大的改进是采用了0.13um制造工艺,并都采用Socket 478接口,核心电压1.5V左右,二级缓存分别为128KB(赛扬)和512KB(Pentium 4),前端总线频率分别为400/533/800MHz(赛扬都只有400MHz),主频范围分别为2.0GHz到2.8GHz(赛扬),1.6GHz到2.6GHz(400MHz FSB Pentium 4),2.26GHz到3.06GHz(533MHz FSB Pentium 4)和2.4GHz到3.4GHz(800MHz FSB Pentium 4),并且3.06GHz Pentium 4和所有的800MHz Pentium 4都支持超线程技术(Hyper-Threading Technology),封装方式采用PPGA FC-PGA2和PPGA。按照Intel的规划,Northwood核心会很快被Prescott核心所取代。

Prescott 这是Intel新的CPU核心,最早使用在Pentium 4上,现在低端的赛扬D也大量使用此核心,其与Northwood最大的区别是采用了0.09um制造工艺和更多的流水线结构,初期采用Socket 478接口,以后会全部转到LGA 775接口,核心电压1.25-1.525V,前端总线频率为533MHz(不支持超线程技术)和800MHz(支持超线程技术),主频分别为533MHz FSB的2.4GHz和2.8GHz以及800MHz FSB的2.8GHz、3.0GHz、3.2GHz和3.4GHz,其与Northwood相比,其L1 数据缓存从8KB增加到16KB,而L2缓存则从512KB增加到1MB,封装方式采用PPGA。按照Intel的规划,Prescott核心会很快取代Northwood核心并且很快就会推出Prescott核心533MHz FSB的赛扬。

Prescott 2M Prescott 2M是Intel在台式机上使用的核心,与Prescott不同,Prescott 2M支持EM64T技术,也就说可以使用超过4G内存,属于64位CPU,这是Intel第一款使用64位技术的台式机CPU。Prescott 2M核心使用90nm制造工艺,集成2M二级缓存,800或者1066MHz前端总线。目前来说P4的6系列和P4EE CPU使用Prescott 2M核心。Prescott 2M本身的性能并不是特别出众,不过由于集成了大容量二级缓存和使用较高的频率,性能仍然有提升。此外Prescott 2M核心支持增强型IntelSpeedStep技术 (EIST),这技术完全与英特尔的移动处理器中节能机制一样,它可以让Pentium 4 6系列处理器在低负载的时候降低工作频率,这样可以明显降低它们在运行时的工作热量及功耗。

Palomino 这是最早的Athlon XP的核心,采用0.18um制造工艺,核心电压为1.75V左右,二级缓存为256KB,封装方式采用OPGA,前端总线频率为266MHz。

Thoroughbred 这是第一种采用0.13um制造工艺的Athlon XP核心,又分为Thoroughbred-A和Thoroughbred-B两种版本,核心电压1.65V-1.75V左右,二级缓存为256KB,封装方式采用OPGA,前端总线频率为266MHz和333MHz。

Thorton 采用0.13um制造工艺,核心电压1.65V左右,二级缓存为256KB,封装方式采用OPGA,前端总线频率为333MHz。可以看作是屏蔽了一半二级缓存的Barton。

Barton 采用0.13um制造工艺,核心电压1.65V左右,二级缓存为512KB,封装方式采用OPGA,前端总线频率为333MHz和400MHz。

新Duron的核心类型AppleBred 采用0.13um制造工艺,核心电压1.5V左右,二级缓存为64KB,封装方式采用OPGA,前端总线频率为266MHz。没有采用PR标称值标注而以实际频率标注,有1.4GHz、1.6GHz和1.8GHz三种。

Athlon 64系列CPU的核心类型Sledgehammer Sledgehammer是AMD服务器CPU的核心,是64位CPU,一般为940接口,0.13微米工艺。Sledgehammer功能强大,集成三条HyperTransprot总线,核心使用12级流水线,128K一级缓存、集成1M二级缓存,可以用于单路到8路CPU服务器。Sledgehammer集成内存控制器,比起传统上位于北桥的内存控制器有更小的延时,支持双通道DDR内存,由于是服务器CPU,当然支持ECC校验。

Clawhammer 采用0.13um制造工艺,核心电压1.5V左右,二级缓存为1MB,封装方式采用mPGA,采用Hyper Transport总线,内置1个128bit的内存控制器。采用Socket 754、Socket 940和Socket 939接口。

Newcastle 其与Clawhammer的最主要区别就是二级缓存降为512KB(这也是AMD为了市场需要和加快推广64位CPU而采取的相对低价政策的结果),其它性能基本相同。

Wincheste Wincheste是比较新的AMD Athlon 64CPU核心,是64位CPU,一般为939接口,0.09微米制造工艺。这种核心使用200MHz外频,支持1GHyperTransprot总线,512K二级缓存,性价比较好。Wincheste集成双通道内存控制器,支持双通道DDR内存,由于使用新的工艺,Wincheste的发热量比旧的Athlon小,性能也有所提升。

Troy Troy是AMD第一个使用90nm制造工艺的Opteron核心。Troy核心是在Sledgehammer基础上增添了多项新技术而来的,通常为940针脚,拥有128K一级缓存和1MB (1,024 KB)二级缓存。同样使用200MHz外频,支持1GHyperTransprot总线,集成了内存控制器,支持双通道DDR400内存,并且可以支持ECC 内存。此外,Troy核心还提供了对SSE-3的支持,和Intel的Xeon相同,总的来说,Troy是一款不错的CPU核心。

Venice Venice核心是在Wincheste核心的基础上演变而来,其技术参数和Wincheste基本相同:一样基于X86-64架构、整合双通道内存控制器、512KB L2缓存、90nm制造工艺、200MHz外频,支持1GHyperTransprot总线。Venice的变化主要有三方面:一是使用了Dual Stress Liner (简称DSL)技术,可以将半导体晶体管的响应速度提高24%,这样是CPU有更大的频率空间,更容易超频;二是提供了对SSE-3的支持,和Intel的CPU相同;三是进一步改良了内存控制器,一定程度上增加处理器的性能,更主要的是增加内存控制器对不同DIMM模块和不同配置的兼容性。此外Venice核心还使用了动态电压,不同的CPU可能会有不同的电压。

SanDiego SanDiego核心与Venice一样是在Wincheste核心的基础上演变而来,其技术参数和Venice非常接近,Venice拥有的新技术、新功能,SanDiego核心一样拥有。不过AMD公司将SanDiego核心定位到顶级Athlon 64处理器之上,甚至用于服务器CPU。可以将SanDiego看作是Venice核心的高级版本,只不过缓存容量由512KB提升到了1MB。当然由于L2缓存增加,SanDiego核心的内核尺寸也有所增加,从Venice核心的84平方毫米增加到115平方毫米,当然价格也更高昂。

闪龙系列CPU的核心类型Paris Paris核心是Barton核心的继任者,主要用于AMD的闪龙,早期的754接口闪龙部分使用Paris核心。Paris采用90nm制造工艺,支持iSSE2指令集,一般为256K二级缓存,200MHz外频。Paris核心是32位CPU,来源于K8核心,因此也具备了内存控制单元。CPU内建内存控制器的主要优点在于内存控制器可以以CPU频率运行,比起传统上位于北桥的内存控制器有更小的延时。使用Paris核心的闪龙与Socket A接口闪龙CPU相比,性能得到明显提升。

Palermo Palermo核心目前主要用于AMD的闪龙CPU,使用Socket 754接口、90nm制造工艺,1.4V左右电压,200MHz外频,128K或者256K二级缓存。Palermo核心源于K8的Wincheste核心,新的E6步进版本已经支持64位。除了拥有与AMD高端处理器相同的内部架构,还具备了EVP、Cool‘n’Quiet;和HyperTransport等AMD独有的技术,为广大用户带来更“冷静”、更高计算能力的优秀处理器。由于脱胎与ATHLON64处理器,所以Palermo同样具备了内存控制单元。CPU内建内存控制器的主要优点在于内存控制器可以以CPU频率运行,比起传统上位于北桥的内存控制器有更小的延时。

11,介绍电脑CPU :CPU主要的性能指标有: 1.主频 主频也叫时钟频率,单位是MHz,用来表示CPU的运算速度。CPU的主频=外频×倍频系数。很多人认为主频就决定着CPU的运行速度,这不仅是个片面的,而且对于服务器来讲,这个认识也出现了偏差。至今,没有一条确定的公式能够实现主频和实际的运算速度两者之间的数值关系,即使是两大处理器厂家Intel和AMD,在这点上也存在着很大的争议,我们从Intel的产品的发展趋势,可以看出Intel很注重加强自身主频的发展。像其他的处理器厂家,有人曾经拿过一快1G的全美达来做比较,它的运行效率相当于2G的Intel处理器。 所以,CPU的主频与CPU实际的运算能力是没有直接关系的,主频表示在CPU内数字脉冲信号震荡的速度。在Intel的处理器产品中,我们也可以看到这样的例子:1 GHz Itanium芯片能够表现得差不多跟2.66 GHz Xeon/Opteron一样快,或是1.5 GHz Itanium 2大约跟4 GHz Xeon/Opteron一样快。CPU的运算速度还要看CPU的流水线的各方面的性能指标。 当然,主频和实际的运算速度是有关的,只能说主频仅仅是CPU性能表现的一个方面,而不代表CPU的整体性能。 2.外频 外频是CPU的基准频率,单位也是MHz。CPU的外频决定着整块主板的运行速度。说白了,在台式机中,我们所说的超频,都是超CPU的外频(当然一般情况下,CPU的倍频都是被锁住的)相信这点是很好理解的。但对于服务器CPU来讲,超频是绝对不允许的。前面说到CPU决定着主板的运行速度,两者是同步运行的,如果把服务器CPU超频了,改变了外频,会产生异步运行,(台式机很多主板都支持异步运行)这样会造成整个服务器系统的不稳定。 目前的绝大部分电脑系统中外频也是内存与主板之间的同步运行的速度,在这种方式下,可以理解为CPU的外频直接与内存相连通,实现两者间的同步运行状态。外频与前端总线(FSB)频率很容易被混为一谈,下面的前端总线介绍我们谈谈两者的区别。 3.前端总线(FSB)频率 前端总线(FSB)频率(即总线频率)是直接影响CPU与内存直接数据交换速度。有一条公式可以计算,即数据带宽=(总线频率×数据带宽)/8,数据传输最大带宽取决于所有同时传输的数据的宽度和传输频率。比方,现在的支持64位的至强Nocona,前端总线是800MHz,按照公式,它的数据传输最大带宽是6.4GB/秒。 外频与前端总线(FSB)频率的区别:前端总线的速度指的是数据传输的速度,外频是CPU与主板之间同步运行的速度。也就是说,100MHz外频特指数字脉冲信号在每秒钟震荡一千万次;而100MHz前端总线指的是每秒钟CPU可接受的数据传输量是100MHz×64bit÷8Byte/bit=800MB/s。 其实现在“HyperTransport”构架的出现,让这种实际意义上的前端总线(FSB)频率发生了变化。之前我们知道IA-32架构必须有三大重要的构件:内存控制器Hub (MCH) ,I/O控制器Hub和PCI Hub,像Intel很典型的芯片组 Intel 7501、Intel7505芯片组,为双至强处理器量身定做的,它们所包含的MCH为CPU提供了频率为533MHz的前端总线,配合DDR内存,前端总线带宽可达到4.3GB/秒。但随着处理器性能不断提高同时给系统架构带来了很多问题。而“HyperTransport”构架不但解决了问题,而且更有效地提高了总线带宽,比方AMD Opteron处理器,灵活的HyperTransport I/O总线体系结构让它整合了内存控制器,使处理器不通过系统总线传给芯片组而直接和内存交换数据。这样的话,前端总线(FSB)频率在AMD Opteron处理器就不知道从何谈起了。 4、CPU的位和字长 位:在数字电路和电脑技术中采用二进制,代码只有“0”和“1”,其中无论是 “0”或是“1”在CPU中都是 一“位”。 字长:电脑技术中对CPU在单位时间内(同一时间)能一次处理的二进制数的位数叫字长。所以能处理字长为8位数据的CPU通常就叫8位的CPU。同理32位的CPU就能在单位时间内处理字长为32位的二进制数据。字节和字长的区别:由于常用的英文字符用8位二进制就可以表示,所以通常就将8位称为一个字节。字长的长度是不固定的,对于不同的CPU、字长的长度也不一样。8位的CPU一次只能处理一个字节,而32位的CPU一次就能处理4个字节,同理字长为64位的CPU一次可以处理8个字节。 5.倍频系数 倍频系数是指CPU主频与外频之间的相对比例关系。在相同的外频下,倍频越高CPU的频率也越高。但实际上,在相同外频的前提下,高倍频的CPU本身意义并不大。这是因为CPU与系统之间数据传输速度是有限的,一味追求高倍频而得到高主频的CPU就会出现明显的“瓶颈”效应—CPU从系统中得到数据的极限速度不能够满足CPU运算的速度。一般除了工程样版的Intel的CPU都是锁了倍频的,而AMD之前都没有锁。 6.缓存 缓存大小也是CPU的重要指标之一,而且缓存的结构和大小对CPU速度的影响非常大,CPU内缓存的运行频率极高,一般是和处理器同频运作,工作效率远远大于系统内存和硬盘。实际工作时,CPU往往需要重复读取同样的数据块,而缓存容量的增大,可以大幅度提升CPU内部读取数据的命中率,而不用再到内存或者硬盘上寻找,以此提高系统性能。但是由于CPU芯片面积和成本的因素来考虑,缓存都很小。 L1 Cache(一级缓存)是CPU第一层高速缓存,分为数据缓存和指令缓存。内置的L1高速缓存的容量和结构对CPU的性能影响较大,不过高速缓冲存储器均由静态RAM组成,结构较复杂,在CPU管芯面积不能太大的情况下,L1级高速缓存的容量不可能做得太大。一般服务器CPU的L1缓存的容量通常在32—256KB。 L2 Cache(二级缓存)是CPU的第二层高速缓存,分内部和外部两种芯片。内部的芯片二级缓存运行速度与主频相同,而外部的二级缓存则只有主频的一半。L2高速缓存容量也会影响CPU的性能,原则是越大越好,现在家庭用CPU容量最大的是512KB,而服务器和工作站上用CPU的L2高速缓存更高达256-1MB,有的高达2MB或者3MB。 L3 Cache(三级缓存),分为两种,早期的是外置,现在的都是内置的。而它的实际作用即是,L3缓存的应用可以进一步降低内存延迟,同时提升大数据量计算时处理器的性能。降低内存延迟和提升大数据量计算能力对游戏都很有帮助。而在服务器领域增加L3缓存在性能方面仍然有显著的提升。比方具有较大L3缓存的配置利用物理内存会更有效,故它比较慢的磁盘I/O子系统可以处理更多的数据请求。具有较大L3缓存的处理器提供更有效的文件系统缓存行为及较短消息和处理器队列长度。 其实最早的L3缓存被应用在AMD发布的K6-III处理器上,当时的L3缓存受限于制造工艺,并没有被集成进芯片内部,而是集成在主板上。在只能够和系统总线频率同步的L3缓存同主内存其实差不了多少。后来使用L3缓存的是英特尔为服务器市场所推出的Itanium处理器。接着就是P4EE和至强MP。Intel还打算推出一款9MB L3缓存的Itanium2处理器,和以后24MB L3缓存的双核心Itanium2处理器。 但基本上L3缓存对处理器的性能提高显得不是很重要,比方配备1MB L3缓存的Xeon MP处理器却仍然不是Opteron的对手,由此可见前端总线的增加,要比缓存增加带来更有效的性能提升

组成结构 中央处理器中央处理器cpu包括运算逻辑部件、寄存器部件和控制部件。中央处理器从存储器或高速缓冲存储器中取出指令,放入指令寄存器,并对指令译码。它把指令分解成一系列的微操作,然后发出各种控制命令,执行微操作系列,从而完成一条指令的执行。指令是计算机规定执行操作的类型和操作数的基本命令。 ①运算逻辑部件。可以执行定点或浮点的算术运算操作、移位操作以及逻辑操作,也可执行地址的运算和转换。 ②寄存器部件。包括通用寄存器、专用寄存器和控制寄存器。通用寄存器又可分定点数和浮点数两类,它们用来保存指令中的寄存器操作数和操作结果。通用寄存器是中央处理器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多数指令都要访问到通用寄存器。 ③控制部件。主要负责对指令译码,并且发出为完成每条指令所要执行的各个操作的控制信号。其结构有两种:一种是以微存储为核心的微程序控制方式;一种是以逻辑硬布线结构为主的控制方式。运作原理 中央处理器cpu的主要运作原理,不论其外观,都是执行储存於被称为程式里的一系列指令。在此讨论的是遵循普遍的-(zh-hans:冯·诺伊曼;zh-hant:冯·纽曼)-架构设计的装置。程式以一系列数字储存在电脑记忆体中。差不多所有的-(zh-hans:冯·诺伊曼;zh-hant:冯·纽曼)-cpu的运作原理可分为四个阶段:提取(fetch)、解码(decode)、执行(execute)和写回(writeback)。 第一阶段,提取,从程式记忆体中检索指令(为数值或一系列数值)。由程式计数器(pc)指定程式记忆体的位置,程式计数器保存供识别目前程式位置的数值。换言之,程式计数器记录了cpu在目前程式里的踪迹。提取指令之後,pc根据指令式长度增加记忆体单元。指令的提取常常必须从相对较慢的记忆体寻找,导致cpu等候指令的送入。这个问题主要被论及在现代处理器的快取和管线化架构(见下)。 cpu根据从记忆体提取到的指令来决定其执行行为。在解码阶段,指令被拆解为有意义的片断。根据cpu的指令集架构(isa)定义将数值解译为指令。一部分的指令数值为运算码(opcode),其指示要进行哪些运算。其它的数值通常供给指令必要的资讯,诸如一个加法(addition)运算的运算目标。这样的运算目标也许提供一个常数值(即立即值),或是一个空间的定址值:暂存器或记忆体位址,以定址模式决定。在旧的设计中,cpu里的指令解码部分是无法改变的硬体装置。不过在众多抽象且复杂的cpu和isa中,一个微程式时常用来帮助转换指令为各种形态的讯号。这些微程式在已成品的cpu中往往可以重写,方便变更解码指令。中央处理器在提取和解码阶段之後,接着进入执行阶段。该阶段中,连接到各种能够进行所需运算的cpu部件。例如,要求一个加法运算,算数逻辑单元(alu,arithmetic logic unit)将会连接到一组输入和一组输出。输入提供了要相加的数值,而且在输出将含有总和结果。alu内含电路系统,以於输出端完成简单的普通运算和逻辑运算(比如加法和位元运算)。如果加法运算产生一个对该cpu处理而言过大的结果,在标志暂存器里,运算溢出(arithmetic overflow)标志可能会被设置(参见以下的数值精度探讨)。 最终阶段,写回,以一定格式将执行阶段的结果简单的写回。运算结果极常被写进cpu内部的暂存器,以供随後指令快速存取。在其它案例中,运算结果可能写进速度较慢,但容量较大且较便宜的主记忆体。某些类型的指令会操作程式计数器,而不直接产生结果资料。这些一般称作“跳转”(jumps)并在程式中带来循环行为、条件性执行(透过条件跳转)和函式。许多指令也会改变标志暂存器的状态位元。这些标志可用来影响程式行为,缘由於它们时常显出各种运算结果。例如,以一个“比较”指令判断两个值的大小,根据比较结果在标志暂存器上设置一个数值。这个标志可藉由随後的跳转指令来决定程式动向。 在执行指令并写回结果资料之後,程式计数器的值会递增,反覆整个过程,下一个指令周期正常的提取下一个顺序指令。如果完成的是跳转指令,程式计数器将会修改成跳转到的指令位址,且程式继续正常执行。许多复杂的cpu可以一次提取多个指令、解码,并且同时执行。这个部分一般涉及“经典risc管线”,那些实际上是在众多使用简单cpu的电子装置中快速普及(常称为微控制器(microcontrollers))。 性能指标 中央处理器cpu主要的性能指标有: 主频 主频也叫时钟频率,单位是mhz,用来表示cpu的运算速度。cpu的主频=外频×倍频系数。很多人认为主频就决定着cpu的运行速度,这不仅是个片面的,而且对于服务器来讲,这个认识也出现了偏差。至今,没有一条确定的公式能够实现主频和实际的运算速度两者之间的数值关系,即使是两大处理器厂家intel和amd,在这点上也存在着很大的争议,我们从intel的产品的发展趋势,可以看出intel很注重加强自身主频的发展。像其他的处理器厂家,有人曾经拿过一块1g的全美达来做比较,它的运行效率相当于2g的intel处理器。所以,cpu的主频与cpu实际的运算能力是没有直接关系的,主频表示在cpu内数字脉冲信号震荡的速度。在intel的处理器产品中,我们也可以看到这样的例子:1 ghz itanium芯片能够表现得差不多跟2.66 ghz xeon/opteron一样快,或是1.5 ghz itanium 2大约跟4 ghz xeon/opteron一样快。cpu的运算速度还要看cpu的流水线的各方面的性能指标。 当然,主频和实际的运算速度是有关的,只能说主频仅仅是cpu性能表现的一个方面,而不代表cpu的整体性能。 外频 外频是cpu的基准频率,单位也是mhz。cpu的外频决定着整块主板的运行速度。说白了,在台式机中,我们所说的超频,都是超cpu的外频(当然一般情况下,cpu的倍频都是被锁住的)相信这点是很好理解的。但对于服务器cpu来讲,超频是绝对不允许的。前面说到cpu决定着主板的运行速度,两者是同步运行的,如果把服务器cpu超频了,改变了外频,会产生异步运行,(台式机很多主板都支持异步运行)这样会造成整个服务器系统的不稳定。 目前的绝大部分电脑系统中外频也是内存与主板之间的同步运行的速度,在这种方式下,可以理解为cpu的外频直接与内存相连通,实现两者间的同步运行状态。外频与前端总线(fsb)频率很容易被混为一谈,下面的前端总线介绍我们谈谈两者的区别。 中央处理器前端总线(fsb)频率 前端总线(fsb)频率(即总线频率)是直接影响cpu与内存直接数据交换速度。有一条公式可以计算,即数据带宽=(总线频率×数据位宽)/8,数据传输最大带宽取决于所有同时传输的数据的宽度和传输频率。比方,现在的支持64位的至强nocona,前端总线是800mhz,按照公式,它的数据传输最大带宽是6.4gb/秒。 外频与前端总线(fsb)频率的区别:前端总线的速度指的是数据传输的速度,外频是cpu与主板之间同步运行的速度。也就是说,100mhz外频特指数字脉冲信号在每秒钟震荡一千万次;而100mhz前端总线指的是每秒钟cpu可接受的数据传输量是100mhz×64bit÷8bit/byte=800mb/s。 其实现在“hypertransport”构架的出现,让这种实际意义上的前端总线(fsb)频率发生了变化。之前我们知道ia-32架构必须有三大重要的构件:内存控制器hub (mch) ,i/o控制器hub和pci hub,像intel很典型的芯片组 intel 7501、intel7505芯片组,为双至强处理器量身定做的,它们所包含的mch为cpu提供了频率为533mhz的前端总线,配合ddr内存,前端总线带宽可达到4.3gb/秒。但随着处理器性能不断提高同时给系统架构带来了很多问题。而“hypertransport”构架不但解决了问题,而且更有效地提高了总线带宽,比方amd opteron处理器,灵活的hypertransport i/o总线体系结构让它整合了内存控制器,使处理器不通过系统总线传给芯片组而直接和内存交换数据。这样的话,前端总线(fsb)频率在amd opteron处理器就不知道从何谈起了。 中央处理器 cpu的位和字长 位:在数字电路和电脑技术中采用二进制,代码只有“0”和“1”,其中无论是 “0”或是“1”在cpu中都是 一“位”。字长:电脑技术中对cpu在单位时间内(同一时间)能一次处理的二进制数的位数叫字长。所以能处理字长为8位数据的cpu通常就叫8位的cpu。同理32位的cpu就能在单位时间内处理字长为32位的二进制数据。字节和字长的区别:由于常用的英文字符用8位二进制就可以表示,所以通常就将8位称为一个字节。字长的长度是不固定的,对于不同的cpu、字长的长度也不一样。8位的cpu一次只能处理一个字节,而32位的cpu一次就能处理4个字节,同理字长为64位的cpu一次可以处理8个字节。 倍频系数 倍频系数是指cpu主频与外频之间的相对比例关系。在相同的外频下,倍频越高cpu的频率也越高。但实际上,在相同外频的前提下,高倍频的cpu本身意义并不大。这是因为cpu与系统之间数据传输速度是有限的,一味追求高倍频而得到高主频的cpu就会出现明显的“瓶颈”效应—cpu从系统中得到数据的极限速度不能够满足cpu运算的速度。一般除了工程样版的intel的cpu都是锁了倍频的,而amd之前都没有锁。 缓存 缓存大小也是cpu的重要指标之一,而且缓存的结构和大小对cpu速度的影响非常大,cpu内缓存的运行频率极高,一般是和处理器同频运作,工作效率远远大于系统内存和硬盘。实际工作时,cpu往往需要重复读取同样的数据块,而缓存容量的增大,可以大幅度提升cpu内部读取数据的命中率,而不用再到内存或者硬盘上寻找,以此提高系统性能。但是由于cpu芯片面积和成本的因素来考虑,缓存都很小。 l1 cache(一级缓存)是cpu第一层高速缓存,分为数据缓存和指令缓存。内置的l1高速缓存的容量和结构对cpu的性能影响较大,不过高速缓冲存储器均由静态ram组成,结构较复杂,在cpu管芯面积不能太大的情况下,l1级高速缓存的容量不可能做得太大。一般服务器cpu的l1缓存的容量通常在32—256kb。 中央处理器l2cache(二级缓存)是cpu的第二层高速缓存,分内部和外部两种芯片。内部的芯片二级缓存运行速度与主频相同,而外部的二级缓存则只有主频的一半。l2高速缓存容量也会影响cpu的性能,原则是越大越好,现在家庭用cpu容量最大的是512kb,而服务器和工作站上用cpu的l2高速缓存更高达256kb-1mb,有的高达2mb或者3mb。 l3cache(三级缓存),分为两种,早期的是外置,现在的都是内置的。而它的实际作用即是,l3缓存的应用可以进一步降低内存延迟,同时提升大数据量计算时处理器的性能。降低内存延迟和提升大数据量计算能力对游戏都很有帮助。而在服务器领域增加l3缓存在性能方面仍然有显著的提升。比方具有较大l3缓存的配置利用物理内存会更有效,故它比较慢的磁盘i/o子系统可以处理更多的数据请求。具有较大l3缓存的处理器提供更有效的文件系统缓存行为及较短消息和处理器队列长度。其实最早的l3缓存被应用在amd发布的k6-iii处理器上,当时的l3缓存受限于制造工艺,并没有被集成进芯片内部,而是集成在主板上。在只能够和系统总线频率同步的l3缓存同主内存其实差不了多少。后来使用l3缓存的是英特尔为服务器市场所推出的itanium处理器。接着就是p4ee和至强mp。intel还打算推出一款9mb l3缓存的itanium2处理器,和以后24mb l3缓存的双核心itanium2处理器。 但基本上l3缓存对处理器的性能提高显得不是很重要,比方配备1mb l3缓存的xeon mp处理器却仍然不是opteron的对手,由此可见前端总线的增加,要比缓存增加带来更有效的性能提升。

CPU的性能指标十分重要,下面简单介绍一些CPU主要的性能指标,使读者能够对CPU有更深入的了解。 1.主频、外频和倍频 主频(CPU Clock Speed)也叫做时钟频率,表示在CPU内数字脉冲信号震荡的速度。主频越高,CPU在一个时钟周期里所能完成的指令数也就越多,CPU的运算速度也就越快。 CPU主频的高低与CPU的外频和倍频有关,其计算公式为主频=外频×倍频。 外频是CPU与主板之间同步运行的速度,而且目前绝大部分电脑系统中外频也是内存与主板之间同步运行的速度,在这种方式下,可以理解为CPU的外频直接影响内存的访问速度,外频速度高,CPU就可以同时接受更多的来自外围设备的数据,从而使整个系统的速度进一步提高。 倍频就是CPU的运行频率与整个系统外频之间的倍数,在相同的外频下,倍频越高,CPU的频率也越高。实际上,在相同外频的前提下,高倍频的CPU本身意义并不大,单纯的一味追求高倍频而得到高主频的CPU就会出现明显的“瓶颈”(CPU从系统中得到的数据的极限速度不能够满足CPU运算的速度)效应,可想而知,这样无疑是一种浪费。从有关计算可以得知,CPU的外频在5~8倍的时候,其性能能够得到比较充分的发挥,如果超出这个数值,都不是很完善。偏低还好说,不过是CpU本身运算速度慢而已,高了以后就会出现显著的“瓶颈”效应,系统与CPU之间进行数据交换的速度跟不上CPU的运算速度,从而浪费CPU的计算能力。 2.制造工艺 早期的CPU大多采用0.5pm的制作工艺,后来随着CPU频率的提高,0.25pm制造工艺被普遍采用。在1999年底,Intel公司推出了采用0.18um制作工艺的PentiumⅢ处理器,即Coppermine(铜矿)处理器。更精细的工艺使得原有晶体管门电路更大限度地缩小了,能耗越来越低,CPU也就更省电。 3.扩展总线速度 扩展总线速度(Expansion—Bus Speed),是指微机系统的局部总线,如:ISA、PCI或AGP总线。平时用户打开电脑机箱时,总可以看见一些插槽般的东西,这些东西又叫做扩展槽,上面可以插显卡、声卡、网卡之类的功能模块,而扩展总线就是CPU用以联系这些设备的桥梁。 4.前端总线 前端总线是AMD在推出K7 CPU时提出的概念,一直以来很多人都误认为这个名词不过是外频的一个别称。实际上,平时所说的外频是指CPU与主板的连接速度,这个概念是建立在数字脉冲信号震荡速度的基础之上;而前端总线速度指的是数据传输的速度。例如100MHz外频特指数字脉冲信号在每秒钟震荡1000万次,而100MHz前端总线则指的是每秒钟CPU可接受的数据传输量是lOOMHz×64bit÷8bit/Byte=800MB。就处理器速度而言,前端总线比外频更具代表性。 5.内存总线速度 内存总线速度(Memory—Bus Speed)也就是系统总路线速度,一般等同于CPU的外 频。CPU处理的数据都由主存储器提供,而主存储器也就是平常所说的 http://www.juqingshow.com/cpu/200701/6932.html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谢谢。

上一篇: 不加一横念啥(不加一横念什么)

下一篇: 树枝上的鹦鹉简笔画(鹦鹉简笔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