瞬懂百科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实时热点

彝族戏曲 彝剧是什么样的艺术表现形式

彝族戏曲——彝剧

在2008年6月7日国务院批准文化部确定的第二批510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云南省大姚县申报的彝剧,被列为46项传统戏剧之一。

从1947年永仁县小学教师罗守仁、李凤章编剧的《委员下乡》等剧目的出现,到1958年大姚县昙华业余剧团杨森等为“西南区民族文化工作会议”编演的《半夜羊叫》等剧目的演出,得到文化部副部长夏衍的充分肯定,标志着作为一个剧种的彝剧的诞生与形成。但彝剧真正发展到一个新阶段,突破艺术创作“瓶颈”,走向全国,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遵循扎根人民、扎根生活的创作规律,才创作出人民喜闻乐见的精品力作,以赵星耀创作、武定县文工队演出的小彝剧《歌场两亲家》、八场中型彝剧《银锁》、五场彝剧《刹则传》、大型彝剧《凤鸣九天》等代表作品的出现为标志。

小彝剧《歌场两亲家》创作于1982年4月。该剧描写两个彝族家庭处理两家独生子女结婚后落户谁家的婚姻问题,以明快欢畅的情调、浓郁的喜剧气氛和优美的彝族歌舞,给人留下了美好难忘的印象,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该剧音乐采用武定彝族传统的“道嘎”、“挪衣”、“命熬”等调子;念白采用“汉语彝腔”;舞蹈采用“左脚舞”、“八脚穿花”等彝族民间传统舞蹈;音乐伴奏采用月琴、小三弦、小闷笛、叶子等彝族民间乐器,以强烈的时代感、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结合的表现手法,新的题材,新的形式,出色的表演,妙趣横生。该剧于1982年10月选调参加“云南省现代戏优秀剧目调演”,获得优秀剧目奖,得到各界好评。

1.jpg

尓后,《云南日报》发表了《吹向剧坛的一股清风》剧评,全剧录音分别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云南人民广播电台多次播出。以此剧为标志,彝剧真正走向全国,成为文艺界一个响当当的品牌。

1983年4月,在深入彝族生活的基础上,赵星耀又创作出八场中型彝剧《银锁》。该剧以巧合的手法,表现彝族生男生女都一样的主题,描写一个彝族家庭两代妇女的悲欢,鞭笞重男轻女的封建思想,表现了新时代彝家人的新思想、新生活、新观念。全剧采用主副两条线索平行发展。舞蹈采用武定彝族流传千年的传统“跌脚”,配木叶、闷笛、葫芦苼、武定彝族民歌等曲调,语言采用汉语彝腔,显得朴素、生动。该剧演出后,受到全县广大观众的欢迎。此后,该剧八易其稿,于1984年11月参加云南省第二届少数民族戏剧调演暨全国少数民族戏剧录像观摩演出,得到文化部门专家的肯定和好评,被誉为“彝剧发展史上的第二个里程碑”。

彝族民间故事人物“刹则”,类似维吾尔族的阿凡提。他戏弄土司、县官,为民请命,为民做主,是彝族人民智慧和理想的化身。1984年火把节期间,赵星耀根据武定彝族民间机智人物张沙则的传说故事,创作了五场彝剧《刹则传》,由武定县文工队演出,在全县村村寨寨又一次掀起了彝剧热潮。赵星耀和他的彝剧,被芮增瑞先生写进了2002年11月由云南民族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彝族当代文学》。

大型彝剧《凤鸣九天》创作于2002年,同年10月参加楚雄州文艺调演获编剧一等奖。该剧以武定特有的壮鸡为线索,通过招商引资,发展武定壮鸡,创办“凤鸣九天”中英联合鸡业股份有限公司等情节,凸显时代风云,塑造人物形象,设置矛盾冲突,深化作品主题,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时代特点。武定彝族民歌“爱你爱你真爱你”和“恨你恨你真恨你”的“爱恨调”,成了该剧塑造人物形象的主要形式。这部作品的内容、结构、语言都具有鲜明的彝族风格和鲜明的地域特色,体现波澜壮阔的时代风云。在地方民族风俗的展现与民族民间精彩语言的运用上,充分展示了彝剧演彝事、穿彝装、唱彝歌、跳彝舞的特点,以强烈的时代特色和浓郁的民族风格,展现彝族品质、彝族风格、彝族味道、彝族魅力、彝族气概,表现彝族村寨的壮美图景,体现中国彝剧独特风采。

2.jpg

新中国的一系列彝剧作品,凸显时代风云,用最优美的彝族生活,表现最美的彝人形象,为世界热爱彝族的人们服务,标志着中国彝剧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标志着中国彝剧开始真正走向全国走向世界,成为中华民族的一个新剧种。它以中国气派、彝族特色、武定品牌,区别于其他兄弟民族剧种,受到戏剧界和广大观众的关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谢谢。

上一篇: 维吾尔族风俗习惯 维吾尔族丧葬习俗简介

下一篇: 维吾尔族手工艺品 喀什“土陶”历史简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