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我们不往前面“扒”太远,先来说说很多球迷印象最为深刻的08年奥运会吧,那是一代人心中男篮最美好的时刻之一。
当时中国男篮给出的首发阵容是:姚明、易建联、朱芳雨、孙悦、刘炜。
姚明+易建联,两名NBA首发级别的内线球员组成的“双塔”,放在任何时代都不可谓不“豪华”。
当然,那也是中国男篮的“时运”,恰逢奥运这样的“世界盛会”,第一次来到了我们自己的家门口,而男篮正好就涌现出来了姚明和易建联这样的“天才级”运动员。
真是“相得益彰”。
再看看那时候中国男篮的战术:内线姚明只要站住了,外线的球员无论是谁一定要第一时间把球传给姚明,然后姚明视对方的防守情况自行选择进攻,如果对方选择单防,那姚明一定是坚决低位单打,如果对方选择“包夹”,姚明寻找机会再把球传给外线“埋伏”等待的球员,比如,朱芳雨、李楠、王仕鹏、孙悦、刘炜、张庆鹏等。
这是当时中国男篮最为基础和常用的一套战术,一点都不复杂,但就是因为有了姚明的存在,所以执行起来,非常的“高效”,不过当时的外线球员确实投射实力也“过硬”。
作为已经登录NBA,并且成功在雄鹿队打上首发的易建联,则是更多扮演一个“蓝领”的角色,帮助姚明去顶人,然后抢队友投丢的篮板球,还有就是在一些进攻时间快要到24秒,而姚明又被“包夹”的厉害,阿联利用自己的灵活性跑到罚球线附近去接球然后投“压哨”球,但那个时候的阿联,投篮远远不如后来那般有把握。所以,整个奥运系列赛阿联命中率不高的原因就在这。
“三大内线”作为替补登场的王治郅,扮演的则是姚明的“替补”这个角色,就是拥有同样的内线自主进攻选择。
然后“重复”姚明一样的打法。
所以,08年奥运会,男篮没有现在所谓的1-5号位,就是很简单的“内线”和“投手”。
有兴趣的球迷可以再把当年的奥运系列赛翻出来看一下,基本上战术层面的东西就是这么多。
用一句话总结:姚明为绝对的核心,其他球员各司其职。
或者说内线为绝对的核心,其他球员各司其职。
说到这,有的球迷可能要说了:我们拥有姚明、王治郅、易建联如此的“移动长城”,打法“倚重”内线,把优势给最大程度的发挥出来,没有毛病啊...
好,我们再把镜头往前“推”。
二、
再来看看“后姚明”时代,男篮最为重要的一个系列赛--长沙亚锦赛。
当时中国男篮经历了2012伦敦奥运会的“失利”以及2013马尼拉亚锦赛的“惨案”,让篮协的高层清晰地认识到了,之前大家都把问题“归咎”为男篮的成绩下滑是姚明的“英年早退”,现在看来或许不是,而是男篮走到了“更新换代”的当口,以及“土帅”比“洋帅”更适应中国男篮长期发展的“战略”需求。
于是宫鲁鸣指导走马上任了,而且他也看中了问题的关键,于是他把那些“老资格”但确实不再适合国家队的球员都给“清除”了,然后大胆“启用”敢打敢拼的年轻球员,比如赵继伟、丁彦雨航、周琦、翟晓川、李根、李慕豪等。
“换血”是够彻底,但战术层面上,宫指导还是用了易建联+周琦这俩NBA级别的球员组成的“双塔”,和08年奥运会几乎如出一辙,只不过是姚明“换成”了周琦。
看来无论“洋帅”还是“土帅”都认为中国男篮的优势还是在“内线”。
但这个时候,中国男篮已经开始重视“锋线”了,这个倒也不是我们自己“进步”了,而是因为此时时代已经变了,整个世界篮坛已经成为了“锋线”的天下了,不再是过去那个只需要有内线和后卫的时代,锋线球员攻池掠地,摧城拔寨,“动”能突破如闪电,“静”能远投如“长弩”。
锋线球员成为了“小球”这一现代篮球最为重要的“一环”。
所以,丁彦雨航、周鹏、翟晓川、李根都为男篮能够在2015年获得长沙亚锦赛冠军,拿到直通2016里约奥运会的“门票”立下了汗马功劳。
但篮球场上的位置只有“5个”。
虽然有些人会说5个位置每个都很重要,但,其实,如果有一个“位置”特别突出,那剩下的自然而然就会相对“弱一些”,以前中锋和后卫重要,所以锋线很多都是“蓝领”,做好防守基本上就差不多了,那现在锋线“崛起”了,自然而然内线的“作用”就下降了,因为后卫自己“变化”了,变成了“可1可2”的双能卫了,所以,依然还占据着很重要的作用,只有“内线”在苦苦挣扎着,然后只能被时代无情的”碾压“。
这就是为什么周琦和王哲林都作为男篮内线的“新星”,但是经过几年的发展,周琦在2019年“口碑”都那样的情况下,依然还能在NBL迎来“凤凰涅槃”,而王哲林在几乎没怎么经过“挫折”的情况下依然还算不上CBA的最为顶级内线。
个人拙见,就是因为王哲林和周琦俩人的“风格”不一样,周琦灵活轻巧无疑更适应这个时代,他是无论哪个联赛都会需要的那种球员,而且和每个球队的风格都不会差很多,但王哲林就不一定了。
换句话来说,就算姚明成长在这个“年代”,也肯定没有他在02-10年那几年表现得更好了。
这就是“大势”,或者用互联网术语来说,就是“风口”。
三、
时间再往前推,就是刚刚过去的日本仙台世预赛,杜锋带领中国男篮拿到了“两连胜”,和宫鲁鸣指导一样,又是在男篮最为危难之际挺身而出,拯救男篮于“水火”。
真的,无论他们最终会给男篮带出什么样的成绩,但就凭着这这份担当和勇气,以及内心里那团永远炽热的“篮球火”,我们普通球迷都应该永远在篮球的层面上尊敬他们,因为我们只是用嘴说,用键盘写,可人家是真真正正的去做...
对阵日本的第一场杜锋是大多数时间用的是周琦和胡金秋,这样CBA顶级的球员组成的“双塔”(还是原来的配方,还是熟悉的味道)。
结果赢了16分。
第二场为“保护”周琦,就只能用王哲林和胡金秋了,杜锋大部分时间是把他俩“分开”使用,就变成了所谓的“一大四小”阵容,结果赢了33分。
于是,有球迷说,男篮不应该再坚持过往的那种“陈旧”且“缓慢”的双塔战术了,应该适应时代的潮流去打“现代”篮球。
因为,易建联眼看着就来到了“退役”的边缘了,能扛过大旗的目前看最有希望的就是周琦,剩下的沈梓捷、胡金秋、王哲林等虽然都不错,但距离周琦都还有一定的差距,而且除了王哲林之外,其他的两位都是和周琦风格比较相似的“移动型”内线,就算摆上去也是“重叠”,而王哲林也用数次世界大赛证明,他真的不太适合现在的比赛了,对手基本都是撒开脚丫子来回折返跑,几个回合不要,大王就开始撑着膝盖呼哧带喘了,剩下的就没法打了。
最主要的是,现在“小阵容”是篮球“大势”,带个“大中锋”,或者摆俩内线不但给了对手可乘之机,也对己方是一个“桎梏”。
所以,男篮应该顺应时代潮流放弃“双塔”。
四、
但,这样的说法也迎来了反对的声音,一些球迷觉得,如果只摆一个内线,那我们的篮板球将无法得到保证,男篮这么多年身高占优势,但对抗上各个位置上都“吃亏”。
而且就是因为现在大多数对手都在打“小球”,所以我们才更应该增加内线的“厚度”,然后尽量控制篮板球,让对手跑步起来,这才方能有一线生机。
最主要的是,对阵日本的两场世预赛,由于对手实力太弱,所以整个过程和结果实在没有太多值得参考的东西,只能说,在绝对的实力面前,中国男篮无论摆出什么样的阵容都能赢。
而到了国际大赛上,面对欧洲和美洲球队的时候,男篮的角色就要换成世预赛上的日本男篮了,而面对强队我们唯一的优势就是“内线”,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去好好利用呢?
最理想的情况就是把周琦、王哲林、沈梓捷、胡金秋都带上,然后进行“两两配对”,这样我们至少还占据一些高度的优势,篮板球上多少放心一些。
而且这样的“双塔”是中国男篮最大的“标志”,也是我们最习惯的一种战术。
我们不要去管外面是如何的“风云变幻”,而应该坚持我们自己所应该坚持的东西。
说真的,都给我整不会了。
顺应“潮流”的发展和坚持自己的“优势”,各位老司机,你们更支持哪一种论点?
2012奥运男篮比赛国语高清